尽心竭力扑扶贫
——记杨家寺镇扶贫干部董军同志

董军,男,汉族,生于1981 年4月,天水市秦州区人,本科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政府副镇长,分管扶贫、民政、劳务等工作。
董军同志长期在农村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在担任镇政府副镇长、东河片驻片领导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1+17”精准扶贫方案,紧扣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凝心聚力、聚焦发力、准确用力,最大限度挖掘、整合、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该同志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为目标,在他的带领下,扶贫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地改善了村容村貌。董军同志尽心竭力、一心一意扑在如何改变贫穷面貌上,把如何提高群众收入当做第一要务来抓,切切实实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热情和对老百姓的一份执着。为全镇的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帮扶村基本情况
精准扶贫,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的。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就必须要严格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只有摸清村情民情户情,做到帮扶对象精准,才能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董军同志自从分管扶贫工作以来,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查,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由于群众白天劳动、或者在城里陪孩子上学家里没人,没办法了解情况,他只能周末学生放假或者利用晚饭后的时间,采用5加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深入老百姓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认真、细致的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情况,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按照国家和省市区对贫困户进行设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要确保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先后5次组织专门力量对全镇1343户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组分类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开展“识别到组、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想,精心编制了贫困村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确立了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区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贫困原因,对帮扶对象逐户建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
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精准扶贫,要点在精准,如何把握,关键在于制度,董军同志身为分管扶贫的副镇长,深知压在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有时候彻夜彻夜的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们开会研究,制定贫困村脱贫计划、贫困户帮扶措施、贫困户怎么脱贫等问题成为他们日思夜想的常事。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协调。该同志亲自己抓扶贫工作中与各部门单位的协调工作,负责帮助被帮扶单位制定详细脱贫帮扶具体措施和工作指导。二是制定方案。董军同志经过与各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及部分村民代表多次协商,及时制定了各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明确了资金、项目、责任、考核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为扶贫工作的顺利畅通夯实了基础。三是明确责任。扶贫工作队的帮扶重点就是要帮助经济薄弱户发展产业项目,增加收入。扶贫工作队队员长期驻村,每月不少于22天,帮助村解决具体问题。一年来,扶贫工作队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想法设法、倾尽所能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不但促进了问题的尽快解决,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他多次将扶贫工作计划带回单位向主要领导汇报,跑部门、找专家、要项目成了他经常性的工作。针对个别贫困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没有支柱产业、没有资金、更有部分农户至今未通电的情况,董军同志和大庄村驻村工作队协商,区检察院经过研究,为没有通电的蔺忠义等五户农户捐助太阳能发电设备,当检察院的干警在董军的带领下肩扛人抬将设备安装好的时候,村民蔺三存热泪盈眶的握住董军的手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把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才能真正体现“精准”二字,才能真正把党的政策贯彻执行好,这是董军同志说的最多的话。
强化班子固堡垒,实施党建扶贫
董军同志深刻认识到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整个村的脱贫工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董军同志提出了在全镇20个行政村开展了“四培养”工程,就是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现在,每个村级班子都有1名致富带头人,全村党员中致富能手达到2到3名;20个村级班子由弱到强,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针对我镇所处的地理状况,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日照时间短,不利于种植业,农户增收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无项目、无资金,增加村级积累困难的实际情况,董军同志对症下药,突出重点环节,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守土安贫和悲观失望等思想观念,在农村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活动,全镇数百名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地谈心,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门路,宣讲新观念、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组织重点村的贫困农民,到外地参观学习,并请本镇的致富能手、种田大户、外出务工人员到重点村,介绍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使贫困户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立意识和脱贫信心,激活了他们的内在动力。并积极动员贫困户依托各村形成的优势产业,动员成立合作社,争取将养殖,种植,劳务项目做大做强,形成有带动力、辐射力的脱贫致富项目。
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方面,他先后邀请了市、区种养殖专家对村民进行了科技培训,提高了村民的致富水平。三是培育典型放样子。他在村内树立了致富典型,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头作用,推广他们的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们利用省,市、区对口帮扶的机遇,通过专家授课、“科普之冬”、“三下乡”和创建“科技致富”等形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普及良种良法,提高了农民的种养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金融扶贫方面董军同志积极与金融机构协调,为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110户5306万元贷款,占贫困户的82.65%。
路漫漫其修远兮,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扶贫工作者们将为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整体战和大决战,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杨家寺的崭新篇章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