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西: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记秦州区农业局干部张江西
张江西,男,汉族,生于1966年1月6日,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1989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学果树、蔬菜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太京乡农技站工作。1993年到秦州区经作站工作。2011年1月被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聘任为高级农艺师。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二十七年里,始终以一个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坚持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在品德修养上,爱护集体,团结同事,尊重领导和老同志,加强职业道德学习,爱岗敬业。在业务工作中,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经常自学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从实践中得到提高。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曾先后五次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获省农业厅园艺工作者先进个人一次,被秦州区委、区政府评为创办“农业特色工程项目”一等奖一次;获秦州区农口系统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一次,获秦州区农业局先进工作者2次。参加了23项市,区列课题的实施,其中有13项获奖。获市二等奖二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获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获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先后有4篇专业研究论文《秦州区芦笋品种比较试验总结、《秦州区芦笋丰产栽培技术》、《大棚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效比较试验》、《大棚蔬菜应对灾害天气防治对策》分别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国种业》和省级刊物《甘肃农业科技》上。编写的《秦州区高效农田套种模式》、《芦笋的丰产栽培技术要点》、《秦州区无公害蔬菜丰产栽培技术》三本技术资料,分别用来指导我区的高效农田建设和蔬菜生产。
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二十几年里,张江西同志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各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密切配合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不怕苦,不怕累,服务农民,将科技兴农和追求农民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区农业地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冬暖棚在我区是从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几年来和同志们一道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在建棚时严把技术质量关,如有问题及时解决,尽量减少群众不必要的损失。在管理上,把学到的知识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教给农民,并定期检查指导各个棚内蔬菜生长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农民群众解决好后顾之忧。
以塑料大棚为主的精细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主要参加了平南镇王坡村,天水镇的天水村、咀头村,杨家寺乡柿子村,太京镇的靳家崖村、刘家庄村,藉口镇的候家庄等村的塑料大棚的规划、材料预算及搭建工作。并针对塑料棚内不同蔬菜发生病虫害的不同时期,组织群众有目的地防治蔬菜病虫害,把由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引进了适宜于塑料大棚栽种的蔬菜品种32个,解决了棚内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
在该项工作中对无公害蔬菜种植区域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和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并对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区太京镇的川北蔬菜基地进行了现场指导黄瓜、茄子的嫁接技术和无公害化操作技术。
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品种、了解新情况,多年来,通过多种渠道,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采用多种培训方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一点一滴的教给农民,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08次,培训农民35000人次。通过培训,培养出了许多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术人才,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才能。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同志被区委组织部抽调在关子镇大湾村帮扶工作队,为此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从加强学习纪律入手,在学习内容上求精求深,在学习方法上求新求活,认真学习精准扶贫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工作。和该村帮扶工作队一道围绕基础设施抓改善,从联系村、联系户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统筹做好项目整合,发挥集约效应,同步攻坚水电路田房。认真撰写了民情日记和工作日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坚持在整改落实中改进作风,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该同志共驻村154天,撰写工作日志154篇。参与帮办实事6件、协调帮扶项目3个;协助发放精准扶贫贷款;召开政策、法律知识宣讲4场(次),举办培训班10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起。一个个难题在双联帮扶中迎刃而解,一项项举措在精准扶贫中破冰前行,在消除贫困的“突围”中,大湾村以务实的举措书写答卷,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我同全体帮扶队员住在了村上,工作上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家小院、村庄小路,没有任何架子,都和气地和农民打着招呼,与群众融为一体,经常和群众拉家常、听诉求、谈发展,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期盼,从而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对村情有了基本了解 。在贫困户的确定上,通过村民代表初选后,我们爬山越沟深入每户贫困家庭,实地查询家庭实际情况、贫困原因,并对初选对象进行公示公告,之后进行了贫困户登记表填写、数据录入、联网运行等工作,并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了35户贫困户161个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同时,依据每户贫困户的不同情况,致贫原因,分别找准帮扶措施,分户制定帮扶计划、定向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各项帮扶措施到户到人。大湾村老百姓穷怕了,对致富的渴望非常强烈,但就是找不到门道,如何因地制宜求发展始终是我们每个队员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与村干部的沟通和探讨,依据乡镇发展总体布局,协助村委会两个班子理清发展思路、草拟发展规划。主要是提升劳务技能,打造务工品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牧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依托该村地处阴湿冷凉的自然环境条件,提出大力推广冬花、黄芪、红芪等中药材种植;通过科学管理,大力发展核桃、苹果树种植;实施良种良法,全面推行脱毒马铃薯种植。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该同志和其他队员一样承担着调查摸底、手册填写、数据录入等工作,在填写与农业相关的各种表册时,都要充分研究,认真分析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导其他同志进行填写。当然,做为帮扶队的技术人员,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向群众大力宣传无公害生产意识,讲解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中药材的丰产栽培技术,苹果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等,同时,还向农民积极宣传讲解法律法规知识,并且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生活常识,教育群众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让农民都能分享农业科技的成果,让科技能够丰富农民的‘钱袋子’,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吃上放心菜”。—— 这是张江西同志心中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