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人间都是爱
----记皂郊镇田家山村的编外村支书田喜太

秦州区皂郊镇田家山村,曾经是一个村民收入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闭塞,缺水少电,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而今却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讲科学,富有创造力、不断提升着综合实力的新农村稳步迈进。
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村民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的感叹,是他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是他鼓起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是他让家乡的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丽,他就是田喜太,甘肃方大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州区工商联兼职副会长,曾经在村里当过文书、后来又当过村主任,还是村支书的最佳后备人选,后因外出创业离任。

这些年,田喜太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先富了起来,但他致富思源,不忘自己的家乡、不忘家乡还在贫困中生活的父老乡亲。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贫困的村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恨不得让家乡父老一夜之间都能富起来。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田家山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这儿的一草一木对我来说都是那么亲切,我要尽可能多的为乡亲们做些事情,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才能红一片!”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在村里,一个好的致富带头人至关重要。田喜太积极配合皂郊镇政府,进村入户,征求村里人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愿。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动员这几年在外发家致富,年富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乐意为乡亲办事,能积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回村担任村支书,并向镇政府推荐,为镇政府组建村两委班子奠定基础。选好了致富引路人,田喜太同志不但为他们出谋划策,牵线搭桥,还多次向两委班子成员说,不要怕,放开手脚干,有什么困难找我,只要我们两委班子动起来,村民就会看到希望,就会支持我们的工作,就会行动起来,人心齐,泰山移,咱们大家共同打一场脱贫致富的攻坚战。
国家精准扶贫伟大战略的实施,让田喜太看到了机会、看到了未来,鼓足了勇气,作为田家山村曾经的村干部、作为区工商联的兼职副会长,他觉得,协助皂郊镇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更使他感觉到了责任和压力,精准扶贫他应该先行动起来。他积极响应区工商联关于动员个体私营工作者参与精准扶贫的号召,多次征求镇村班子成员的意见,和村民代表谈话,和村干部协商,规划田家山村的发展蓝图,制定发展计划,确定了以改善田家山村人居环境建设为抓手,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和谐新村为目标,发展本村经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五年发展规划,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要致富,先修路,田家山村地处山区,距离316国道有5公里多的路程,道路崎岖,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村民外出非常不方便。田喜太借国家实行村村通政策的有利时机,通过这几年自己积攒的人脉,多方奔走。几经协调,为村里争取到村村通建设项目。项目实施阶段,他前期垫付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物资,保证项目及早启动,顺利实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多次放下自己的工程,一头扎进村里,白天和从城里请来的交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设计规划线路,将田家山村的三个自然村的羊肠小道打通拓宽连接起来,建成环道,使村民之间来往更加方便。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做因修路而占用耕地的村民的思想工作,每天都忙到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脸上、衣服落着厚厚一层土,脚上踩着两脚泥,迈着浮肿的腿脚上床休息,第二天天不亮又早早起床,赶到筑路工地。几个月下来,田喜太痩了一大圈,被太阳晒的黑的像包公。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个月的苦战,拓宽,平整、硬化了田家山村至兴隆镇3.5米宽、5000多米长的道路。同时,也硬化了村里的小巷,并将连接三个自然村的环道一起硬化,使村民从自家屋里到316国道两脚不再沾泥,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为村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用他的话说: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要富而思德,富而思源,不忘乡亲,为子孙后代造福。
为切实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问题,他借助国家解决农村人畜饮水的政策,他再次多方联系,积极协调,整合自己多年打拼积攒的人脉,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争取到人畜饮水建设项目,为保证项目落到实处,使村民早日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他又一次垫付大量资金和物资,多次放下自己的生意,请来水利方面的专家,深入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设计线路,安放管线,经过苦战,将娟娟清流引到了广大村民的院内灶头,使田家山村村民“出行看天气,吃水靠扁担,种田望天收”的生活写照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2016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让乡亲们亮亮堂堂的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他又多方筹措资金10多万元,为村里安装路灯。他顶着隆冬的严寒,跑厂家,选灯样,又跑到村里,督促施工,冻得瑟瑟发抖,可他全不在乎。经过20多天的苦干,安装新式节能的路灯21盏,照亮了田家山村的村头巷尾,农家院落,远远望去,夜晚的田家山村,如同一颗落在大山深处的珍珠,闪闪发光,从此结束该村每到夜晚出门一片黑的历史,使村民明明亮亮的过了一个春节。

村里的文化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开展文化活动的一个瓶颈,为了解决这个瓶颈,2016春节刚过,田喜太同志自掏腰包30多万,规划设计了一个两层的行政中心,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两个文化广场,建成后,将在里面设立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级医疗卫生室、幼儿园,健身广场,从而解决了村民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同时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一个场所,组织群众唱歌、跳舞,组建一支有素质、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民演出队伍。截至目前,村行政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一个文化广场已经硬化完毕,健身器材已经联系落实,只等全部基础设施建成后安装。
田喜太同志在帮助村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时时刻刻惦记着那些和自己一起长大,自己当村干部时和自己一起打拼过的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五保老人、烈军属,不但利用自己的资源,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定期进行慰问。逢年过节的时候或生活有困难的时候,他还及时出现在他们家里,送钱送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感受到温暖。村里有位志愿军老战士叫赵忠义,田喜太经常给他送钱送衣,送药送被子,逢年过节,总是去看望,一直到他去世。
近几年来,田喜太同志为田家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建设资金70多万元,在村里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无偿提供的物资折合人民币也累计超过30多万,切实改变了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一座崭新的新农村出现在大山深处。
田喜太,他是一名私营企业家,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致富不忘众乡亲,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他不是村支书,但他尽着一个村支书的责任与义务,被村里人亲切的称为田家山村的编外村支书,他从没说过一句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但他却用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家乡、对父老乡亲深深的爱,他把这爱洒向养育他的这方热土,他在这片曾经生活过的大地上树立起一座爱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