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9/BeyondPic/2016-4/18/1604171423c5326a64d30b0eb7.jpg)
(秦州区外宣办 辛恬)今年,秦州区委、区政府把旱作农业作为全年农业工作的第一硬仗,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按照省市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分解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督促检查,全区旱作农业工作有序推进,进展良好。
![](/Files249/BeyondPic/2016-4/18/16041714231d39c50463f0ab0e.jpg)
据了解,秦州区2016年省上下达旱作农业任务12万亩,已完成12.4万亩,其中完成玉米11.4万亩、马铃薯1万亩,补贴地膜240吨,建立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5个,建立千亩示范点10个,建立百亩示范点17个。
包片驻点:技术指导,农资支持
根据部署,区农业部门积极组织人员,每个乡镇安排3-4名技术指导员,全面落实行政包片和驻点技术人员责任制,积极深入田间地头,结合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要点,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品种选择、覆膜点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指导,现场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真正让农民群众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
![](/Files249/BeyondPic/2016-4/18/16041714236326dfeab90730a9.jpg)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大伙现在基本都会种,技术人员也热情,在技术指导的同时还免费发放了地膜、化肥、农药。”大门镇田于村村民罗小丽面带笑容的说。
据了解,截止4月中旬,拉运到位农膜共803吨,其中农户自筹510吨、省市级补贴地膜拉运293吨,完成旱作农业面积12.4万亩,占总任务的103%。
机械作业:精细高效,标准规范
在秦岭乡覆膜现场,记者看到,玉米全膜双垄沟铺膜施肥联合机正在作业,机器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整形、铺膜、施肥、喷药、覆土联合作业,一转眼便铺完一个来回,垄型平实、铺膜平整。
![](/Files249/BeyondPic/2016-4/18/160417142398c0f483d8158b8c.jpg)
区农业局技术人员介绍说,机械化作业全过程中只需拖拉机手1名、农具手1名,每天可作业15——30亩,最高可达40亩。传统人畜力作业则需要4——5人,每天仅能完成1亩。
据了解,采用机械化技术全铺膜后,可提升膜下土壤的湿度、温度,实现保墒蓄墒、就地入渗和雨水富集的作用,节水抗旱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为作物的早熟、高产、优质创造了条件,促进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每亩还可节约地膜0.2公斤。
示范带动:良效配套 宣传到位
区农业部门在做好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推广的同时,把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控、深松耕等耕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建立中心示范区,开展高产创建示范田,确保全区旱作农业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Files249/BeyondPic/2016-4/18/16041714239ce8f20f76d0428d.jpg)
坚持把宣传培训作为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组织人员广泛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的技术宣传培训工作。采取召开广播会、群众会、看光盘、发挂图、发技术手册和“明白纸”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力宣传旱作农业工作对确保全年粮食丰产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做好覆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已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3场(次),培训农民1.3万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万份,发放科技书籍4800余册、科技明白纸2500余份。
墒情勘察:手握成团,落地不散
在大门镇田于村地头,记者看到,覆膜工作已经完成,技术人员正在指导群众勘察墒情。
![](/Files249/BeyondPic/2016-4/18/160417142315ed4dfd7930cd92.jpg)
“做好土壤墒情勘察,指导农民适时合理施肥、灌溉土地和抗旱、防灾、减灾,对作物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区农技站农艺师何军良边挖土边介绍说。“由于前几天下了雨,你看这个墒情非常好,手握成团,落地不散,下一步我们指导群众开始点籽工作。”
大门镇田于村白保生老人介绍说,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是产量高,又保墒,又晒不住,收成就是比半膜的好,我去年种了一亩,今年种了2亩,能多收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