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审核让应扶尽扶 精准发放助美梦成真
——秦州区全面完成1.1亿元精准扶贫贷款发放任务
秦州区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以及市、区“1+18”精准扶贫方案的要求,制定了精准贷款、产业富民、教育扶贫等十项具体到户措施,尤其在精准扶贫贷款发放中,坚持“自愿自主、信用贷款、精准扶持到户”的原则,确保应扶尽扶,贷款精准,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目的。截止9月18日,秦州区已全面完成第一批1.1677亿元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工作任务,使全区2407户贫困户普遍受益。
为了尽快尽快把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落到实处,让“识贫”和“扶贫”工作精准无误,让金融扶贫助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进程,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秦州区采取六项措施,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宣传政策,让百姓明白。7月23日,区委副书记、区长何东主持召开了由扶贫办、财政局、金融办、天水市农行秦州支行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座谈会,具体商讨了全区精准扶贫信贷问题,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确定了9月18日前必须完成贷款发放任务的工作时限。全区16乡镇以此为契机,组织精干力量进村入户,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让贫困村群众真正明白这项贷款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由政府贴息,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专项有偿资金,贷款时限为3年,金额为每户3—5万元。这是一项“四两拨千斤”的普惠政策扶持,而非一次性发放给贫困户个人无偿使用的零花钱、消费钱、救助钱。是政府、银行、贫困农户三方面共同担责,同向发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美好梦想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二是摸清底子,让需求对接。这次贷款摸底的对象是全区贫困人口信息采集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建档立卡的84个贫困村19129户8.79万贫困人口。贷款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资金助力的贫困农户优先登记在册,对他们发展经济的需求列出清单,进行分类细化,为银行贷款对接贫苦农户的产业发展提供可信赖的科学依据。通过摸底汇总,全区确定了有贷款意愿的2407户作为第一批贷款扶持对象。并且达到了让款贷到实处,让“扶贫之水”精准滴灌到最“干旱禾苗”上的目的。
三是部门联动,让沟通顺畅。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方便信息共享,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尽快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以解燃眉之急。区政府在东达六楼腾出8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配备专门的办公设备,抽调20多人,成立精准扶贫贷款审核工作组,开展资料审核工作。工作组由区政府金融办牵头负责,集中扶贫办、财政局、金融办、天水市农行秦州支行四家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一站式联合办公,利用一月的时间集中审核贷款资料,审核过关一批,报送一批,发放一批。确保贷款各个环节的通达顺畅,实现应贷尽贷,精准发放。
四是政府搭台,让双方互信。通过政策宣传,让贫困村群众明白区政府良苦用心的同时,也调动起了他们想通过金融扶持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得此举到了贫困村群众的积极点赞。根据逐一审核贫困户的需求清单,以及实地考察农户发展经济的真实而鲜活的事例,让银行对精准扶贫贷款预期充满信心。在这二者的借贷联系中,秦州区政府是实现农行和农户联手合作,互信互利的中坚力量和贴心服务者,是搭建双方合作平台的领路人。
五是签订协议,让贷还分明。在农户与农行充分互信的基础上,农行根据提供的档案资料,一一建立贫困户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坚持信用贷款的原则,约定双方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贷款协议,严格合同约束,明确违约责任,分清还款和贷款主体。
六是互惠共赢,让梦想成真。贫困村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调整结构,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目的,需要贷款扶持;农行发放贷款,让资金在流通中实现增值,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创造应得的利润。这种双向收益的运作模式能够实现互惠共赢,更能够助推贫困村农户把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梦想变成活生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