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花是秦州区西关双桥居民楼的一名普通居民,办事干练利落,有一副热心肠。她一直热衷于社区的公益事业,无怨无悔常年坚持服务社区居民。
记者问她是什么时候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她笑着说:“只记得那是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转眼间,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她竟然不知不觉中在社区默默无闻地当了十五年社区志愿服务者了。
热心帮扶困难户
“不以善小而不为”。在张晓花看来,帮扶济困、扶弱助残,是她分内的事,热心肠的她多年来帮助了周边的不少人,所做善事更是不胜枚举。
双桥居民楼的居民郭仕芳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妻子也因为日子过不下去跟他离了婚,带着孩子回了娘家。郭仕芳只能靠每个月的低保金和社区、邻里的接济帮扶勉强度日。
得知郭仕芳的情况后,张晓花决定帮助这个不幸的人。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去帮郭仕芳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每隔两三天帮他买菜、买生活用品等,天气好的时候扶他出来散散步、晒晒太阳、谈谈心,这么多年下来,她就像照顾亲人一样帮助着他,让郭仕芳增强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在张晓花的影响下,邻居们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家送来了蔬菜水果,那家端来了饺子,让郭仕芳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挑起小区物管重任
双桥居民楼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算得上秦州区最老的居民小区之一,各种公用设施及管道老化,卫生脏乱无人打扫,下水管道经常堵塞,住户是苦不堪言。刚开始,张晓花经常组织人员打扫院内卫生,遇到下水堵塞,她便及时联系工人疏通下水、维修管道,但是长期下来,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她于是多次向社区反映这一问题,通过社区与相关部门的多次协调,最后成立了双桥小区业主委员会,张晓花主动请缨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带领大家开始对小区实行自治管理。
从业委会成立后,她组织居民彻底清扫各楼道及院内死角垃圾,粉刷了十二个单元的楼道墙面,将小区内原来破损严重的路面实施了硬化,维修了十一号楼塌陷的下水主管道,为漏水严重的公厕屋顶铺上了石棉瓦,给小区安装了路灯。
如今的双桥小区院内虽然为老式建筑,但整洁有序、干净舒适,早已旧貌换了新颜。
义务调解邻里纠纷
张晓花长期坚持义务巡逻,调解邻里矛盾,把邻居的事、社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多年来热心服务在社区居民身边。
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她跟儿子准备出门,在楼道内碰见一个30岁左右的陌生男子,背着个双肩包,挨家挨户往门上贴传单,她捡起来一看,竟然是宣传邪教的内容。她迅速上前制止,那名男子见情形不好,落荒而逃。她一直追出了楼院也没有追上,回去之后,她立马组织人员排查收拾了十二个单元两百多户居民门口的传单,并挨家挨户转告大家提高警惕反对邪教。
每年汛期来临之际,她都组织人员对下水管道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修理,以保证水路的畅通。她还在小区内安排人员进行轮流巡逻,对隐患位置重点监控,一有情况就立马排除,切实起到了“活探头”的作用。
邻里之间遇到什么难事,出现家庭纠纷,张晓花也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主动帮忙调解。小区有位姓陈的老人,老伴去世得早,他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养大成人,但他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好吃懒做,并不时向老人伸手要钱,如果不给出口就骂。知晓此事后,张晓花经常到陈家,对他儿子进行教育劝导,告诉他,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该自食其力,孝敬老人。经过她多次劝导,老人的儿子后来找了一份工作,并对老人的态度也彻底好转了。
十多年来,张晓花成功调解邻里、家庭矛盾纠纷80余起,赢得了小区居民的尊重和赞誉,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及时雨”。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现在的张晓花已是两鬓斑白,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志愿者的道路上前行…… (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