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又是一个周末,在秦州区娘娘坝镇文化站活动室内,乐声阵阵,绢扇翻飞,当地的黑社火秧歌队起劲地排练着。正在指挥调整队形的老人,就是该镇文化站副站长高虎平,他又一次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陪着大家一起排练。
娘娘坝黑社火传承人范小红说:“文化站的高站长对我们的秧歌太支持了,五年前从建起的时候,高站长就跑来跑去,把我们组织起来,把我们带到天水市,在村子周围,耍秧歌,我们心里就非常高兴,在田间干活的时候,我们就学着唱,礼拜五礼拜六在文化站学的时候,不好的动作就给我们帮忙指导”。
今年51岁的高虎平在娘娘坝镇可算是个名人,自1985年高中毕业后被录用为娘娘坝镇文化专干以来,高虎平便将大量的心血和热情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上,一干就是28年。他先后组建了28支文化团队,整理出农村急需的大鼓谱、秧歌曲拍及文艺演唱材料100余份送到村民手中,并悉心进行辅导排练,为了不影响附近学校孩子们的学习,他将秧歌队排练的时间安排在了周末,因此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日,全身心扑在本地的文化工作上,让娘娘坝镇原本贫瘠的农村群众文化变得丰富多彩。
高虎平的爱人池小兰说:“我的掌柜的干了一辈子文化站工作,他比较热心,别看我年龄也大了,也跟上在文化站唱歌跳舞耍秧歌,八十岁上学吹打哩,还学着拉二胡,孙子一大帮,但是我也比较支持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任文化专干到文化站副站长的28年间,高虎平多次到省文化厅争项目要来资金50万元,加上镇上投资的50万,建起了规模200多平方米、投资近百万的娘娘坝镇文化站,全面完成了该镇“农家书屋”的建设,他的事迹也被多家媒体报道,他本人也被本镇多次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2013年又被评为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先进个人。
高虎平热爱文化事业,基层文化工作者又需要一专多能,他这些年把自己练成了“全能人才”,唱歌、表演、绘画、创作、摄影、文艺演出,可算是样样在行。尤其是他的工笔画创作,更是在当地家喻户晓,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在报刊发表。
他自幼受父亲绘画艺术的熏陶,酷爱绘画,选择了中国工笔花鸟画为主攻方向,从临摹当代名家作品开始,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后又拜师王一川,专攻工笔花鸟。特别是工笔牡丹、锦鸡、孔雀等用笔细腻,其神态栩栩如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高虎平说:“我从1985年参加文化站工作以来,文化站给我一些很好的平台,我的充裕时间也比较多,充裕时间一多的情况下,我也喜欢绘画,画一些画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对家庭装饰和布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给大家画几幅画儿,营造些文化氛围,我也喜欢这个工作”。
近年来,他在各地考察、欣赏,观察牡丹的形状、神韵,积累了数以千幅的牡丹写生画稿和大量的素材,其艺术技巧日趋成熟,代表作《锦绣前程》多次在省市报刊发表,并在市区美术展览中多次获奖。他常常把自己的绘画作品无偿赠送给当地的群众,并用自己的绘画特长对相关行业的艺人进行指导。
娘娘坝村根雕艺人何有生说:“高站长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就锦鸡牡丹图在我们娘娘坝镇是家喻户晓,家家屋里都挂着呢,我是个搞根雕艺术的,也喜欢书画,他也有时间给我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