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播散真爱
——记东关街道盛源社区优秀志愿者于冬梅

(秦州区外宣办 辛志锋)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处处从小事做起,数十年如一日,为别人着想,不厌其烦的帮助弱者,需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和坚定的毅力。
于冬梅,今年66岁,是盛源社区的居民,她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
1995年她从纸箱厂买断下岗后一直住在小区里。六十几平米的房子,住着她和老伴、女儿一家三口,生活不算宽裕,但很幸福。她说,自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唯一的“毛病”就是爱操心,见到谁家有困难,要是不去帮忙,心里总是一个疙瘩,别提有多难受。
记得2003年,小区居民高国喜的丈夫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高国喜身上。16岁的儿子正在上高中,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使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她知道后,在小区院内和临街的商铺门口张贴倡议书,动员左邻右舍给高国喜家募捐医药费。当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整整下了三天大雪。她一个人到处奔走,募捐了整整三天。三天下来,在小区居民中筹到了2000元,在运输公司筹到1000元,在制药厂筹到2000元,在临街商铺筹到1000元。当她把这6000元救命款送到高国喜的手里时,高国喜连声道谢,感动地泪流满面。然而,6000元善款并没有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无情的病魔还是吞噬了高国喜丈夫的生命。接着,于冬梅老人又帮助高国喜料理了丈夫的后事。如今,只要有时间,高国喜都会来看望我,我们已经从普通的邻里变成了亲人。每当回忆起往事,高国喜总是感动地说:“当初如果没有于大妈的帮助,我是熬不到今天的。”
小区里有一位80岁的回族老人,叫马彩玉。患有心脏病、肺气肿,需要常年吃药、去医院检查。由于其子女常年在外工作,无法照顾老人,这给马彩玉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不便。于冬梅就主动去找马彩玉老人,定期搀扶她到医院检查。排队、挂号、缴费、联系医生、取药……像照顾亲人一样给马彩玉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感受到亲人一般的温暖。除此之外,她还充当起了马彩玉的“理财总管”。由于马彩玉老人不识字,每月领取社保金就成了个大难题。于冬梅便主动承担起了每月定期给老人领取社保金的任务。一到领取社保金的日子,就搀扶马彩玉一起到银行给老人取钱,并送老人安全回家。时间长了,银行办业务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我们这对“姐妹”。一提起“于冬梅”这个名字,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说她是当代活雷锋,年轻人学习的好榜样。
于冬梅曾在居委会工作过,虽说如今已离开社区十几年了,但仍然是社区的“编外职工”。只要听说国家有惠民政策出台,便会主动承担起义务宣传员的工作。哪里有居民,就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哪里。2011年年底,区上给城乡居民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当时,有部分居民思想上有顾虑,不想参保。于是,于冬梅老人出东家进西家,拎着那已经磨损褪色了的“工作包”,装上宣传资料,苦口婆心的宣传,使群众很快打消了心里的疑虑,积极主动的参加了养老保险。平时,只要社区组织义务劳动,更是义不容辞,总是第一个参加。她跟社区干部开玩笑说:“社区义务劳动不叫我,我跟你们急”。其实,她觉得只要自己腿脚灵便,多参加社会劳动,不仅可以改善社区环境面貌,同时又锻炼了身体,真是一举两得。社区居民肖秀英、王秀秀、杨桂莲由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每到低保盖章的时候,于冬梅老人就会操他们的心,主动上门替她们盖章签字。“只要冬梅在,我们就安心”,这是我帮助过的人对我最多、最好的评价。“在居民小区生活,都是邻居,难免遇上谁家过世人的事。”在社区她还承担着一项很多人难以胜任的工作,那就是给去世了的人穿衣送终,当有人问她如何会做,并做到不避讳、不害怕。她笑笑说:“一开始自己也不会,都是逼出来的,年轻人难免急得乱了手脚,来找自己帮忙我能不帮吗?也不知道怎么了,给去世的人穿衣服一点也不害怕,其实掌握了规律也不难。”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我的脑子里从来没有“麻烦”两个字,从不推辞。
她不但把温暖传递给身边人,还想把自己的爱心传向更远的地方。有一次,在乘坐公交车时捡到了一个存有一万七千元的农行存折,几经周折,找到了在市三中任教的失主。面对失主的感谢,她再一次婉言拒绝。当有人问起她这样做是图个啥,她爽朗地说:“啥都不图,就图个高兴,心里快乐就行”。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看到电视新闻上那些受灾的群众缺衣少食,全国各地的好心人自发送去了急需的物资,那感人的场面深深的触动着于冬梅老人的心。“无论如何,也要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这样的想法促使她走出家门,走进左邻右舍、辖区个体经营户中给灾区募捐,帮助那些最需要的人,短短十几天就筹集到捐款2000多元、衣物60多件。
为了能增加家里的收入,尽快还清房子的银行按揭贷款,她在花鸟市场承包了公厕。花鸟市场人多事杂,每天都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一天,在打扫卫生时,看到有个男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一开始还以为是喝醉酒的人晕倒了,上前去推了推,不见醒来。再仔细一看,倒在地上的人已经气绝身亡了。于是她赶忙放下手中的活,把死者搬到干净的地方,给他擦洗身子,穿好衣服,并联系到死者的家属。经查证,此人由于心脏病突发而死亡。事后,死者的家属要给钱表示重谢,她说:“这个世上谁都会遇到困难,能伸手帮助别人也是一种福气,而不是要等别人的感谢。”
一个人是否拥有幸福,关键在于他(她)是否拥有快乐,这种快乐不是靠索取,而是靠奉献,这就是她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有这么两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