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县丰望乡柏树村地处大山深处,昔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人口1401人,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群众收入极低。村支书张建平当家后,认准了“强班子、转观念、抓专业、富百姓”的路子,把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了富有特色的苹果产业村。
抓班子为民树榜样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书记是榜样。”张建平始终坚持“把党员凝聚到党支部周围,把群众吸引到党支部身边,突出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原则,及时把致富能手和懂科学、会技术的乡村能人纳入到村班子中来,有针对性组织班子成员及全村党员学政策、学技术,首先转变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使村班子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兴产业致富有良方
面对村贫穷落后的状况,张建平走访群众,咨询专家,积极探索全村脱贫致富的路子。“土地资源有优势,在土地上下功夫,一定有干头。”最终他把希望放在了全村的6007亩土地上,把发展苹果产业做为全村致富的突破口。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果品生产周期长,见效慢,老百姓不认可。为了打消群众的抵触情绪,让村民抓苹果产业,张建平两次组织200多名群众到麦积伯阳和花牛镇万亩苹果基地学习取经,还邀请市果树协会专家来村上开展培训,在他人致富的事实面前,村民的观念很快变了。借着全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机遇,张建平憋足了劲,带领广大群众发展苹果产业建设,面对重重矛盾和问题,他克服困难,冲破阻力,从2006年任村主任到2010年任村支书,他的身影总是在苹果建园现场,年复一年,柏树村在柏树梁、吊坪梁、西坡湾等区域共种植苹果3600亩,人均接近3亩园。如今的柏树村已成为全县有名的苹果产业村,苹果也成为柏树村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今年50岁张建平在群众心目中是个热心肠的人,不论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能热心操办,谁家生活中有困难,他都能主动帮忙。“他能干、可信”,柏树村村民这样评价他们的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