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你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赤诚的心,真挚的爱,让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动一方百姓;你们做着普通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却用超越平凡的勇气,延续人间大爱,彰显人生魅力。他就是天水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获奖人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居民丁晓莉。
拳拳爱心写人生
——记孝老爱亲模范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居民丁晓莉

提起大城街道光明巷社区的居民丁晓莉,辖区群众无不对她拍手称颂,今年50岁的她,二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善待邻里亲如一家人,热心公益事业助人为乐,她本人曾被推选为六届区人大代表,连续五年被评为大城街道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秦州区优秀党员。
孝敬公婆体贴入微
丁晓莉是个孝顺的好儿媳、贤惠的好妻子、为人师表的好妈妈。
为了让丈夫全身心工作,她始终把家中整理得井井有条。自结婚以来,她一直把公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顺,给他们梳头理发、洗脚、修剪指甲,给婆婆洗澡、擦背,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现在她的公公和婆婆年近九旬,她更是体贴入微、倍加关心,做他们爱吃的地软包子,煮他们爱喝的玉米和大米混合稀饭,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做公公婆婆爱吃的饭菜,每当公公或婆婆有个头疼脑热,她都比自己生病还要急,拿药喂药,一趟趟跑诊所、上医院。
婆婆因为二十年前一次意外双耳失聪。她曾领着婆婆到兰州、西安、上海等多家医院检查治疗,但效果不佳。随着年龄增高,婆婆就常因听不清话无缘无故生气,作为儿媳,她理解老人耳聋的痛苦和烦躁的心情,从不与她顶嘴,尽量用手势和表情帮助婆婆正确理解他人谈话,凡能让婆婆高兴的事,就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打着手势讲,让婆婆听明白。天长日久,她们婆媳二人形成了类似哑语式的独特的谈话方式,现在,虽然八十八岁的婆婆几乎听不到说话的声音,但有儿媳给她翻译、给她讲生活中的琐碎事,婆婆便不再为听不见而烦躁,十分愉快地享受生活。
待居民群众有如家人
多年来,她几乎包揽了楼道的清洁卫生,每当邻居家有事,便主动帮忙,使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不仅仅是单元邻居,在小区内,也常能听到她说:“有事就给我说,不要客气”。
2008年3月,在年过八旬的老人李秀英过寿时,老人的小妹从北京来看望她,临走时给她买了一块手表,老人感到表链太短、表盘太小,便用手帕包住,想去调换,可因发票丢失,自己又记不清是哪个商铺,在街上急得团团乱转。恰巧被丁晓莉碰到,她一听老人之事后,安慰老人回家休息,她自己帮老人去找商铺。她把老人送回家后,便一家店铺一家店铺寻找,用了整整半天多时间,终于找到买表的那家店铺,给老人调换了她满意款式的手表。
她因为常去社区一些老人家中探望,这些老人也把她视为亲人,有事便向她诉说。辖区居民杨春花老人,其子女不在身边,她就经常帮老人上街买菜购物、料理生活;了解到王秀英老人独居的情况后,她就经常帮她打扫卫生,购置生活用品,帮老人领取低保金……
为党的事业一丝不苟
作为党支部书记,她以服务广大党员为己任,为方便小区12名行动不便老党员参加党内活动,她在自己家里建立了“家庭党员活动室”。同时组织部分流动党员,邀请社区康复中心吕宗周大夫讲解保健知识,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增强了他们归属感和自豪感。她所在的党支部连续三年荣获大城街道“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主动参与社区工作。在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员摸底登记工作中,她主动参与,顶着炎炎烈日,深入辖区各住户家中,宣传解读政策,走访了解实情,有的甚至登门四、五次,在午间入户登记时,从一栋楼上下来,往往汗流满面,但她始终坚持直到该项工作全面完成。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她又一次参与普查工作。成为普查员后,她根据光明社区流动人口多的特点,结合以往入户经验,对社区住户按普查小区进行了分类,根据各住户的上下班时间各有不同的特点,划分出应在中午或晚上入户的楼宇、单元、住户等。入户登记工作开始时,正值八月,天气很热,但她每天从早上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回家。从一楼到顶楼,从一户到另一户,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不断地寻找住户,有的住户要反复找多次才能找到,有的住户家中只有老人,行动不便,有的还怕受骗不给证件,她便给老人耐心解释,消除老人的疑虑,留下联系电话,通过电话联系后,再登门入户登记,就这样,她不停地穿梭在楼宇之间、往返于单元之内,不停地敲门、询问、登记,保证了人口普查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
这就是她——丁晓莉,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