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秦州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率先跨越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总体要求,狠抓任务落实,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1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58.26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6.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20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5元,同比增长15%。

狠抓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全区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该区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政策、投资重点和导向,主动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联系,力争更多项目及时立项,纳入国家和省、市投资计划。截至10月底,共组织申报各类国家投资项目56项,总投资106.71亿元,申请国家和省级资金4.1亿元,已落实各类项目54项,国家、省级下达专项资金2.005亿元。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定区列重点建设项目46个,累计完成投资14.34亿元。积极做好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协调保障工作,完成中贵联络线工程1284亩临时用地、榜沙河引水工程藉口水厂163亩建设用地和岷山厂搬迁332亩用地征收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截止10月份,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6个,总投资76.6亿元,引进到位资金20.67亿元。。

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该区科学谋划全区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全区粮食总产量达19.79万吨,较上年增长3.8%,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完成旱作农业顶凌覆膜15.3万亩,占任务的102%。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突出秦州大樱桃、天水红苹果、秦州大鲵、秦州蜂产品等四大产业,全区大樱桃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红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4.1万亩,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申报工作顺利开展,蜂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古集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175万元,栽植苹果4.8万亩,机修梯田1.3万亩。启动实施了天水至大门、长河至李子林场、楯子滩至铁炉通乡油路3条40.5公里;筹资1.5亿元实施村村通水泥路101条387公里,目前完成310公里,年内全面建成。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堤防建设43千米。新建果园基地3.12万亩,完成各类造林2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71.42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49万吨。输转劳务人员11万人,创劳务收入10.5亿元。争取到各类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675万元。东方红村等城中村改造工作有效推进,建成李家台子村住宅小区1处,七里墩村文化广场1处。累计发放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资金1.32亿元。

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该区按照“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三大园区,发展五大集群,壮大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61亿元,同比增长17.4%。坚持扶优扶强战略,重点加大对市列“10强50户”和区列“123”工程等优势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总投资1.85亿元的国家高低压电器检测中心项目完于11月底建成投入运营;总投资1.52亿元的天水西电铜钨触头产业化项目11月底投入正式运营。暖和湾工业示范区入驻企业24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1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66亿元;东十里工业示范区入驻企业21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亿元, 园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和支撑区域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级。

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该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筹资810万元在汪川镇和齐寿乡新建2个农贸专业市场;“放心早餐”工程和“社区菜店”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造农家店50家,建成1200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1处,城乡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工作,备案登记销售网点31家,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54151台,销售额1.13亿元,补贴兑付率98%。1—10月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总额46.53亿元,同比增长11.8%。截止10月份,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6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29.2%。

强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今年,该区组织实施重点城市建设项目17个,前10月共完成投资6亿元。王家磨北山灾害避让搬迁安置用房建设顺利竣工,一期500户灾害避险搬迁启动实施。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天水郡什字至皂郊镇沿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市综合形象进一步提升。着力加快城市西移扩区步伐,中国•二十四节气生态公园、天河注水广场、山水嘉园1号斜拉式大桥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双桥写字楼、农业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民主路、建设路等5条主干道行道树补栽和坚家河新路行道树栽植。投资220万元,完成了节会及节日期间城区主次干道的鲜花、绢花的摆放工作。投资2100万元,完成了民主路、解放路等城区主干道一期路灯改造工程,二期路灯改造工程正在实施,计划年底前完工。总投资1350万元的邓宝珊将军纪念馆续建项目主展区已建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文化交流中心区域计划2013年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玉泉观景区核心区古建筑维修工程已完成24处2000多平方米文物建筑的维修保护,累计完成投资1000万元,预计2013年6月全面完工。

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该区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拨付初中和小学义务教育经费2330.5万元;深入推进高中新课改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1289人,上线率30%。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市三中搬迁项目;9个校安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建设,投资1.3亿元的区医院异地迁建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扎实开展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示范区建设,圆满完成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半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了乡镇农家书屋信息管理系统填报工作;户户通等广播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坚持改善民生办实事,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认真落实省政府“十大惠民工程”为民办好的27件实事和市政府12件改善民生实事。开发公益性岗位2121个,城镇新增就业5136人。共征缴保险基金7766.66万元,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4.4万人,收缴养老保险5866.03万元。积极落实低保提标政策,城市低保纳保17808户4742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1498万元;农村共纳保13948户3738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188万元。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541笔5.21亿元,名列全市第一。共39.44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5.19%。共为377150人补偿医药费用7128.65万元。全力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山水嘉园52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顺利竣工,山水新城、锦绣苑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043户5698万元。96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开工率达100%,竣工率100%,改造房屋总面积6.3万余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积极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民生问题,共受理群众各类来信来访238件,国家、省市交办重点信访事项50件,办结5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