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治北山地质滑坡灾害 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秦州区城区北山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扫描

秦州区城区北山灾害综合治理项目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是对北山地质滑坡灾害区域从避让搬迁、治理灾害、恢复生态、整合景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困扰北山区域群众多年的灾害隐患,极大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灾害对公众造成的损失,结合灾害治理,趋利避害,有效整合项目区域人文、旅游、景观等各种资源,打造北山生态公园,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宜居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考察论证,夯实项目建设基础
近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为启动北山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记载,1992年至2003年期间,北山老滑坡区域曾3次发生严重地质滑坡灾害,市、区政府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对椒树湾、泰山庙、王家半坡和张家窑重点滑坡群实施了应急治理工程,采取刷方减载,设置肋板墙、小型抗滑桩及重力式挡土墙等措施,有效减缓了滑坡变形速度的加剧;2003年10月,秦州区委托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滑坡区域实地勘察,编制了《天水市秦州区北山演法寺至泰山庙滑坡群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认定该区域具有老滑坡复活迹象。经地表位移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滑坡体位移量平均每天2mm,滑动现象最突出时,最大可达20mm。特别是受“5·12”特大地震波及,该区域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剧,灾害区域内500余户住户、5家企事业单位房屋、围墙不同程度受损,12处崖体塌方裂缝,灾害隐患已经非常突出,滑坡的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经过多次反复调研论证,市、区两级政府开始筹划对北山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治理。

调查摸底,提供政策制定依据
今年以来,秦州区多次召开北山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调查摸底工作,从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建设、监察、国土、房管、司法部门抽调59人,分6个调查工作组分赴村组、社区、单位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区政府发布了通告提前向北山灾害危险区域住户和单位告知了调查摸底的有关事项。为了确保调查摸底质量,指挥部办公室和区监察局结合调查摸底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调查摸底工作人员纪律监督办法》。截止4月19日,指挥部办公室共张贴和发放通告1500余张,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330多人次,入户调查1181户,丈量建筑面积144597.93平方米。这些调查数据资料必将为依法、科学、准确、合理地制定灾害避让搬迁安置政策及办法提供重要依据和科学参考。

预防为主,实施灾害避让搬迁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市、区两级政府决定对北山地质灾害危险区采取搬迁避让,对灾害区域内的住户、企事业单位实施灾害避让搬迁,拆除超负荷建筑物,减轻滑坡体承载力,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重点治理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方针,把防治北山地质滑坡灾害与工程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结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逐步实施。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路、分类安置、先建后搬、一次到位”的避让搬迁思路,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实施灾害避让搬迁,通过制订合理的政策,对北山区域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村民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安置,始终做到“亲情搬迁、文明搬迁、阳光搬迁、和谐搬迁”,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科学防治,全面开展灾害治理
该区按照《天水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纪要》精神,坚持“科学规划,搬迁避让,综合治理,分期实施”的原则,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项目规划,工程治理范围东起玉泉镇闫家河村,西至玉泉镇张家窑村,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东起泰山庙,西至演法寺;二期东起七里墩,西至罗玉河两岸;三期东起玉泉镇闫家河村,西至七里墩。北山灾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0.2—0.5公里,占地面积611558平方米。该区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理念,主要对滑坡灾害区刷方减载,设置抗滑桩,砌筑挡土墙,稳固山体,修建灾害区排洪排水设施,增加绿化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实现“山、水、林、路、景”综合治理。

趋利避害,打造北山生态公园
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计划在地质滑坡灾害治理后,结合区域现状,建设一处集人文、旅游、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北山开放式公园。为此,该区委托天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编制北山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主要从区域位置及规划范围、项目背景、项目认识、现状条件分析、优劣势分析、功能定位与建设目标七个方面进行设计,北山公园规划初步构思为“两区、三心、三带”,“两区”即文化旅游区、休闲健身区;“三心”即文化旅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三带”即综合服务带、生态治理带、景观休闲带。天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再次提交专家评审论证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争取让修改后的《北山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更加突出特色,更加体现主题,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完美无瑕。

优化环境,再塑陇上江南新貌
该区城区北山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加快城区“西扩北延,南拓北展”发展步伐,建设生态文明天水,着力保障和持续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秦州区城区北山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切实达到五大预期效果:一是让北山的“害”变“利”。通过整合项目资源,整合项目资金,达到滑坡灾害彻底消除;二是让北山的“路”更“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使北山区域道路网络健全、四通八达;三是让北山的“山”更“绿”。通过实施植树造林、增加绿化植被,打造天然氧吧,把北山建设成为天水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四是让北山的“景”更“美”。通过有效整合玉泉观、演法寺、泰山庙等景区文化和景观资源,打造新型旅游景区;五是让北山的“人”更“富”。通过建设北山开放式公园,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解决剩余闲散劳动力就业,促进北山周边群众致富。同时,通过项目实施,深入推进全区“三城联创”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还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