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秦州区二十年扶贫开发促农致富
(2006-9-13 12:33:52)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天水日报 肖汉丽 曹彦春   打印本页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秦州区二十年来充分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秦州区扶贫办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市场带动型、科技组织带动型、贸易公司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等五种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在这种创新模式的带动下,该区已发展起来了芦笋、甜玉米、养牛、养羊、养猪产业,以及与养殖业相配套的草产业、养蜂、中草药、马铃薯和无公害果品、蔬菜生产等七大主导产业,并形成了生态农业完整稳固的产业链条。全区已有10.83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15.1万人下降到现在的4.27万人,贫困面由42%下降到6.8%;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278元提高到现在的1450元;扶贫资金量由最初的每年2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00万元。今年在全区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0个示范村和160个推进村中,属于扶贫开发重点村的示范村有13个,推进村有72个,分别占到总数的32.5%和45%。
  据了解,2001年该区的10乡69个村纳入了世行项目,2002年14个乡254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后,该区抓住机遇,重点突出了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现已累计完成了中梁乡何家庙、关子镇下岸峪、大门乡长官村、皂郊镇袁家河村等20个整村推进项目示范建设,有力地辐射带动了其它贫困面上的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这二十年来,该区新增灌溉面积1800亩,梯田建设13865亩,小流域治理4600亩,新修、维修村小学28所,村级文化卫生阵地建设27处,肉牛养殖570头,肉猪养殖4146头,养殖小尾寒羊1020只,放养山鸡173000只。种植紫花蓿8058亩、中药材6000亩,建双孢菇大棚986座,种植甜玉米2300亩、芦笋4187亩,建蔬菜大棚878个,推广脱毒马铃薯9200亩,花椒种植2275亩,大樱桃栽植960亩,建人畜饮水窖890眼,培训农民3367户16946人。尤其浅山干旱区韭菜大棚,是该区产业扶贫开发中盛开的奇葩,以颇丰的经济效益和农户乐意接受的两大优势,引领着更多的农户告别贫穷,奔向小康。至目前,中梁乡何家庙、马家窑两个村的170个韭菜大棚,占地85亩,去年创收85万元,平均每棚收入5000元左右。
最 新 图 片
天水市第二十二个教师节表彰大会 9月9日 教师节来临之际 市长张广 “伏羲祭典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我市召开参加甘肃省十一运会总结 天水市召开参加甘肃省第十一届运 图文:武山洪灾发生之后……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秦州区二十年扶贫开发促农致富
·韩岱成、杨维俊在秦州区调研政法综治工作和公安工作
·关于对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进行公示的公告
·甘谷听证违法网吧查处 开创我市听证违法网吧查处先河
·英雄救弱女 司法助理员王长利荣登央视
·国电天水热电联产项目可研报告通过审查
·秦州区玉泉镇七里墩村发展农村经济纪实
·我市多项新举措倡导无偿献血
·日本“丝绸之路长跑之旅”抵我市
·天水花牛苹果4个品种荣获“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
·天水劳务收入节节高 输出24.3万人次,劳务收入11.8亿元
·甘谷辣椒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我市积极创建最佳宜居环境城市
·开展质量检查评比 加强旅游饭店管理
·我市开展化妆品市场专项整治
·清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灵芝在秦州区试验栽培成功
·我比冠军还红——专访“我型我秀”选手师洋
·秦州区天水镇司法助理员王长利:走上央视的司法助理员
·秦安县委副书记郑建民伸援手 贫困弟兄上大学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