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天水之“水”一个“清”字
我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陇上江南”的美誉。2004年,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口号,目的是要将我市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污水处理则是城市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一项基础工程。
就天水市目前的城市区域排水管网而言,雨水、污水系统还没有形成分离设置,雨污混流,绝大部分生活污水只经过化粪池处理,还有相当一部分平房住户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大部分也没有经过处理排放下水道或直接排放城市河道。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虽然设有废水处理设施,但处理设备陈旧,运行不正常,处理量小,处理效果较差。据统计,全市共有污水处理设备42台,其中秦州区26台,多数分布在机械电子行业主要处理电镀废水。仅渭河与藉河的年接受排污量达2970.1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016.1吨,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1954吨。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少雨,藉河水流量明显减少,枯水期经常断流,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加之城区污水直接排放城市河道,使藉河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根据历年对藉河水质的监测评价,藉河污染属有机污染,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与重度污染。要把天水打造成陇上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就要对城市用水进行处理。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天水市秦州污水处理厂经过市委、市政府的酝酿,于2002年开始投资兴建。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与技术,污水处理厂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成立了由市纪检委、计委、财政局、建设局、监察局组成的秦州污水处理办公室,设备招标工作由甘肃省设备招标交易中心代理。该工程所有中标单位都是选取了国内及国外名优产品,而且设备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工艺设计要求,这给污水处理的可靠性运行奠定了基础。
秦州污水处理工程为省重点国债项目,总投资17915.77万元,工程建设规模为每天能处理污水6吨,建设配套管网45.24公里。污水处理工艺采用SBR工艺,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秦州污水处理工程于2002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污水截流管网15.04公里,厂区SBR反应池及11座随工艺配套的建(构)筑物土建已经完工,设备供货按计划陆续到场,到货率达65%,设备验收合格率100%,设备安装,厂区管网已经全面启动。截止目前,累计完成工程投资8600万元。资金筹措及到位情况是:目前筹措资金970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63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地方自筹措资金406万元。其中国债5000万元,银行贷款1705万元,地方自筹资金406万元。
2005年工程进度总目标为:7月初完成厂区设备安装及管网工程,8月底完成污水截流管网工程,8月份完成污水截流管网全线贯通工作(除藉河北岸),同时建成生产楼,10月份达到系统联运试运行。从秦州污水处理厂建设伊始,这个工程以高的起点,严格按照全国节水城市要求,完善各类法规,建立健全机构职能、强化职能管理水平,在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上从严出发,科学论证,推广节水型器具,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和宣传力度,提高市民节水自觉性。污水处理的两个重要环节体现在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建设上,污水处理相对要集中些,这对业务管理与技术要求上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但管网在整个城市的污水接取和流程上,都会与城市居民生活,建设上互相影响。污水处理厂针对这些难题,主动出谋划策,积极协调有些事宜,按期完成已开工或已列入规划的污水处理厂管网通道。搞好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严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雨水管道输排,在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上,污水厂首先建立必要的政策法规,对内部进行了科学的方案指导,在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加快污水再生利用市场进程,有前瞻性的审视城市污水处理的新趋势,在预备性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上,大大超过了原有方式与原水平线。污水厂的建成,为藉河与渭河减轻污染,提高水质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对加强河道整治,扩大城区内河管理范围,实行水面保洁一体化,启动河道配水工程,检查疏通原有排水管网,全面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意义重大。污水处理厂成了我市建设陇上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步骤之一。
秦州区是我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城市建设、环保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硬件建设质量趋于改善。天水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努力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