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连续15个晚上,国网天水供电公司的机关办公楼里灯火通明。不远处,是璀璨的万家灯火。
2月1日,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第二电源供电工程竣工;2月2日,102名电力员工完成35条配网线路巡视;2月5日,全市定点救治医院全部实现双电源供电……
新春佳节,因坚守而动人;防控疫情,光明与希望同在。在使命必达的承诺背后,是国家电网人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的动容身影。
舍小家顾大家的“最美逆行者”
安顿好两岁的孩子,颉玉娟一大早来到调度大厅,逐条查看防疫定点医院电力线路的负荷。今天是大年初一,正好是她的班。算起来,她已经连续5个年头没有在家过年了。
作为电网运行的“中枢神经”,天水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在疫情来临时紧急吹响了“集结号”,8名在岗调度员四班倒,24小时值守,同时启动临时备用调度室,与原来调度同步运行,交替值守。
启动分批次值班模式,最大的困难是人员不足的问题。调度值班队伍中大多数值班员都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可眼下他们只能一个人顶几个人用,家里的困难只能自己克服了。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最美逆行者”。
保障重要场所,特别是医疗机构的用电,是当下供电企业的头等大事。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无数电力员工放弃了节假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连日来,国网天水供电公司集全公司之力,组织精兵强将,投入抗击疫情保供电的战斗之中。他们组建了10支疫情供电保障专职应急处理工作组,全公司1026人在岗值班,144名应急队员、92辆抢修车辆到岗待命,2台应急发电车和1台UPS不间断电源车做好随时出动准备,全力以赴守护万家灯火。

关键时刻,群众看党员
今年59岁的舒章平是甘谷县供电公司派驻磐安镇董家坪村的驻村干部,今年这个春节,他就在村上过了。
天水市是我省人口大市,外出务工人员多,从重要疫区返回人员多,流动性大,疫情防治形势严峻。董家坪村有5名武汉返乡人员,已经隔离了17天,让老章操碎了心。他每天都在调查走访,挨家挨户做宣传,督促村民们做好隔离。六年的扶贫工作,让他对群众充满了感情,他说的话,群众听。
老章的一双儿女都在国家保密单位工作,儿媳妇则在市医院工作。非常时期,责任重大,都回不了家。九十岁的老母亲无人照料,只能委托邻居关照一下了。
“目前国家有难,我不能呆在家里啊。”老章在自己的微信里给家人作了答复。
“我作为一名党员,带领班员,冲在前、战在前、义不容辞……”在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双电源改造现场,城区供电分公司带电作班党员张轶家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
这所医院是天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一直以来由10千伏单回路供电,实行双回路电源搭接迫在眉睫,而带电作业是确保供电平稳的最佳方式。为此,天水供电公司立即组织高水平的带电作业人员完成此次任务。
张轶家是个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是他的座右铭。班里的其他4名同志也在请战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党员突击队啃下了硬骨头,两天时间架设130米架空线路,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初心使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关键时刻,群众看党员。
战胜疫情,更要做好优质服务
“我家没电了,能来看一下吗?”2月3日中午,甘谷县金山供电所接到用户颉刘家的报修。报修就是命令,哪怕只有一家用户没电,也要认真对待。
问题是,村里的道路已经封闭,电工去用户家里存在病毒传播的风险。怎么办?
负责抢修的是台区经理王小增,他早就和辖区内每一家用户成为微信好友。在听取了老颉在电话里的描述后,王小增判断是漏电保护开关跳闸了。他让老颉打开微信视频,按照自己说的一步一步去做,不到3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老颉家的灯亮了。
非常时期,供电所的员工们运用微信的视频通话功能,当起了远程诊疗的“电医生”。不仅如此,他们还大力推广“网上国网”APP、掌上电力、电e宝等电子服务手段,让用电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和平时一样的用电服务。
疫情面前,服务行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抓好优质服务工作。国网天水供电公司在全市正常营业的1个A级、7个B级营业厅全部张贴防疫公告,强化消毒防疫,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测温登记。工作人员佩戴口罩上岗,服务情况实时视频监控,把群防群控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窗口。
疫情不止,战斗不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那些攻坚克难的身影和守望相助的精神,凝聚成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强大力量。我们向白衣逆行者致敬,也向这些光明守卫者致敬。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