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啤酒之都”
——记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企业黄河集团
2006年,是兰州黄河企业集团公司飞速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黄河集团创下历史新高———啤酒产量首次突破30万千升。
这一年,黄河集团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
这一年,黄河集团荣膺农业部等部委联合评定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称号。
时值隆冬,在黄河啤酒厂的生产现场,记者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码得整整齐齐的啤酒瓶从“一条龙”生产线下来后,很快被装箱,打包,上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市场。公司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纳入国际啤酒市场体系后,企业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环节目前已进入良性状态,效益一年好比一年,职工的积极性也一年胜比一年。
近年来,国内啤酒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竞争由区域性竞争向全国性、国际化格局演变,“圈地式”的区域性、防御性经营格局已土崩瓦解。面对这样的局势,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主动出击。黄河啤酒虽然在国内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西北地区市场有较高的占有率,但总体而言,它还是一个区域性品牌,市场发展也很不均衡,在国内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还是看不到它的身影。
“黄河”向哪里去?在否定中肯定,在肯定中否定,“黄河”发展思路渐渐地清晰起来———“借势造势、借船出海”,跳出独立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小圈子,把目光投向国内、国外强势啤酒企业。
2004年,黄河啤酒迈出了寻求强势联盟,走国际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的步伐。
2004年3月,黄河啤酒与丹麦嘉士伯啤酒厂进行了首次接触。经过3个多月的磋商、谈判,最终达成共识。2004年7月28日,双方在兰州正式签订了合资协议。
2004年10月8日,我省首家啤酒合资企业———兰州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宣告成立。2个月后,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新公司成立后整体接转了原兰州黄河啤酒有限公司的啤酒生产经营业务,啤酒年生产能力达到24万千升。
在引进外资创建兰州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的同时,兰州黄河还与丹麦方共同出资,重组新建了年产能力5万千升的甘肃天水奔马啤酒有限公司和年产能力2万千升的酒泉西部啤酒有限公司,并投资1.3亿元在青海新建了年产能力10万千升的青海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青海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黄河啤酒在西北的联合舰队初步形成。至此,黄河啤酒的年生产规模达到41万千升,成功迈出了规模化经营的第一步。
厚积薄发。经过3年的积极探索,黄河啤酒终于迸发出了涛涛黄河般的磅礴气势———啤酒生产规模居西北之首。
在企业的5年计划中,兰州黄河将与丹麦方再次书写“大手笔”,共同出资5亿元人民币,新建一个年产能力50万千升,集生产经营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花园式新型啤酒企业。
看到企业良好的发展走势,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要求将“黄河”纳入到省城整体发展规划中:将“黄河”品牌打造成兰州的“城市名片”,依托黄河啤酒,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啤酒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