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节约型企业
“十五”期间,酒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积极引进开发运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探索和推进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高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001年通过I 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1月至9月份,吨钢综合能耗由2000年的1117 kgce / t降至707.9 kgce / t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提高节能意识完善管理机制酒钢人树立节能是“市场竞争需要,酒钢发展需要、社会环境需要”的理念,始终把节能降耗作为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的主攻方向。
酒钢对能源管理机构和职能进行了整合,在生产指挥控制中心设立了动力能源部,负责集团公司动力能源管理工作,这种扁平化管理体制既精简了管理层次,又做到了对能源动力系统的统一管理,有力地促进了节能降耗工作的发展。
酒钢把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体现在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中,使节能降耗成为挖潜增效的重要指标。各二级单位把能耗指标层层分解,做到任务落实到岗位,责任落实到人,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节能保障体系,有力地保证了能耗计划的完成和节能目标的实现。
酒钢对技改、扩建和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的节能性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价,并在项目实施、交工验收、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严格把关,确保项目建成投运后的节能和环保功能。
酒钢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开展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各种劳动竞赛活动,发动职工围绕工序节能,解决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等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技术攻关活动,推动节能降耗工作不断深入。酒钢在强化能源管理的同时,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果。
酒钢在1号高炉扩容改造中,将原有装机容量4500 kw的 TRT机组改造为2号高炉配套的TRT机组,并为1号高炉配套新建了一台装机容量为6000 kw的 TRT机组,年新增发电量2500万kwh。
酒钢从2004年开始先后投资6500万元实施工艺节水项目,大幅度降低了新水消耗量。2006年1月至9月份,吨钢耗新水为7.09 m 3/t,比2004年降低1m3/t,吨钢新水消耗进入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
2004年,酒钢淘汰了原有的3万立气柜湿式低压螺旋气柜,新建了5万立干式橡胶膜密封转炉煤气柜(威金斯柜),从根本上解决了贮存环节受限问题。2005年,酒钢又对宏晟电热公司的2台435 t /h亚临界高温高压电站锅炉及配套管网进行了转炉煤气掺烧扩能改造,解决了回收利用环节受限问题,使煤气掺烧量由原来的12 km 3/h提高到25 km 3/h,转炉煤气回收达到了75m3/t。
2006年,酒钢通过合理降低蒸汽主管网压力和调配管网蒸汽汽源,使炼钢蒸汽回收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月至6月份蒸汽回收量为66.87 kg / t ,三季度蒸汽回收量达到80.8 kg / t 。
通过系统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转炉炼钢过程各种能源介质的消耗、充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蒸汽。2006年1月至9月份转炉工序能耗为—14.5 kgce / t ,炼钢工序能耗由过去的12 kgce / t降至目前的—1.7 kgce / t ,实现了炼钢工序负能炼钢的目标。
“十五”期间,酒钢为提高煤气综合利用水平,降低各类煤气放散率,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节能技术改造,煤气综合利用水平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2002年,酒钢完成了二高线工序加热炉的高温蓄热燃烧技术改造,使其成为当时国内装备水平最高的燃用纯高炉煤气的步进梁双蓄热烧嘴式加热炉,对钢铁行业大型加热炉节能技术改造和煤气资源的高效配置具有示范意义。2004年,又对一高线工序加热炉进行了改造。同时在翼城和榆中钢厂的轧钢加热炉直接采用了这项技术,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双重目的。
●采用高炉煤气热风循环解冻技术改造。2003年,酒钢采用高炉煤气热风循环解冻技术对2座解冻库进行了改造,实现了以高炉煤气替代焦炉煤气,解冻库平均解冻能力提高28%,煤气节约在40%以上。2004年,新建的3号解冻库直接采用了该项技术。
●焦化管式炉燃用高炉煤气改造。2002年开始对4座管式炉的燃烧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用高炉煤气置换出焦炉煤气2800 m 3/h。
●高炉煤气系统管网升压技术改造。2003年酒钢实施完成了高炉煤气主管网、3#焦炉水槽改造和煤气系统计量设施的升压改造;2004年又淘汰了投入运行近30年的10万立湿式低压螺旋高炉煤气柜,新建了16.5万立的干式柜。通过以上改造,自备电厂高炉煤气掺烧量稳定提高至140 km 3/h,高炉煤气放散率降低7个百分点,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开源节流并重,节电工作持之以恒。
2002年投资1200万元,实施了电力系统功率因数补偿改造项目,目前酒钢的平均功率因数水平在0.92以上。
酒钢投资近2亿元实施了电力内网系统的网架优化改造,初步形成了以自备电厂、一总降、三总降、四总降为枢纽的双回环形110 kv网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大幅度提高。
酒钢利用调速技术对水泵、风机进行节电改造,采用电机软启动、电机综合节电器、以电子式电机保护器替代传统的热继电器等节电新技术新装置也取得了良好的节电效果。
发展电热联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003年,酒钢宏晟电热公司装机容量2×125 MW的热电联产机组建成投产。至2004年底,南市区已有5座区域采暖锅炉供热改由宏晟电热公司供热,极大地改善了南市区采暖供热质量和冬季环境质量。目前,宏晟电热公司的采暖供热面积已达到140万m2,还留有100万m2的供热潜力。
为了满足酒钢冶金厂区和嘉峪关市北市区的采暖供热需求,近年来,酒钢不断对自备电厂的热电联产机组进行优化改造,其中3号、4号机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改造项目使自备电厂的采暖供热能力在不增加锅炉耗煤的前提下提高了50万m2。2004年该项目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十五”期间,酒钢在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三废”治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系统改造回收利用含铁固体废弃物。酒钢对转炉浊水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转炉瓦斯灰、泥的回收水平,用于烧结配料,同时达到转炉除尘工艺节水的目的;建设钢渣水粹综合利用生产线,对转炉钢渣进行破碎及磁选法分离处理,将富铁钢渣回用于炼钢转炉或烧结配料;对轧钢浊水系统进行改造,提高氧化铁皮的回收量回用于炼钢转炉或烧结配料,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建设选矿尾矿再选生产线,从选矿尾矿中提取铁精矿,进一步提高了矿石资源的引用率。
多种途径综合利用不含铁固体废弃物。酒钢将高炉水渣供给周边水泥企业进行配料;建设回转窑白灰生产线,利用小粒度石灰石生产高活性石灰,用于炼钢转炉和烧结生产,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降低了单位产品白灰消耗;配套建设的宏晟电热公司粉煤灰综合利用生产线,将年排放量在10万吨左右的粉煤灰制成高质量的加气砼等系列粉煤灰建材制品,全部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
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和回用。酒钢投资1000余万元将工业外排废水和嘉峪关市部分生活污水全部提升至尾矿坝沉降处理,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并将部分废水回用于冶金生产及工厂环境绿化。同时,正在积极筹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届时将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今天,以构建“和谐酒钢”、铸就“百年基业”为目标的酒钢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的目标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