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破解农村“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治理服务难题,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清水县委社会工作部结合“四百”(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主题活动,积极引导乡镇各村(社区)整合优化资源力量,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养老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链接餐饮、教育、医疗、娱乐等服务资源,推出“温心食堂+爱心托管”志愿服务项目,为“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提供多元贴心服务,推动辖区群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民有所乐”,构建幸福和谐的基层治理图景。

温心食堂,让老年群体吃出“家”的温暖。清水县秦亭镇养老服务中心已经为老年群体提供餐饮服务两年多了,今年以来,中心针对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等特殊困难老人,推出接送就餐服务,并根据季节变化和老人口味需求,制定老年人科学食谱,让餐食不仅安全、可口,更加营养、健康、易于消化,平均每周提供爱心助餐服务120余人次,切实为存在“吃饭难”问题的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民的餐饮服务,让老年群众在中心食堂感受到“家”的温暖。清水县土门镇针对丰盛村留守独居老人多,普遍存在“一日三餐难”问题,将闲置的村委会旧址改造成宽敞明亮的“孝善食堂”。
食堂以村集体经济资金为依托,采用“公益+微利”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提供午、晚两餐服务。在日常运营中,食堂精心设计菜单,实行“三单管理”,通过“需求清单”收集老人饮食偏好,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过敏源和忌口,制定“周菜单”动态调整菜品。食材选用新鲜时令蔬菜和温补汤品,在保障营养均衡的同时兼顾口味偏好,确保老人们吃得美味、安全、健康。

爱心托管,为少年儿童提供“爱”的港湾。针对乡村少年儿童假期“看护难、辅导难”等民生问题,清水县用好用活乡镇、村(社区)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采取“党支部+志愿者+服务”托管模式,因地制宜设置“爱心托管班”,将“一小”照护民生工程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让孩子们在假期有了好去处。清水县远门镇针对农村家庭辅导能力有限的问题,托管班特别设置“作业辅导”环节,采取“1名辅导员+3名学生”的结对模式开展精准辅导,同时构建“红色教育+课业辅导+安全管理”三位一体模式(晨读时段穿插红色经典诵读,课间设置益智游戏环节,放学时严格执行交接护送全流程管理)。
清水县贾川乡为给孩子们打造安全、安心的暑期托管环境,特别构筑起爱心托管班“四个一”安全防护网,即:一套严谨制度,严格执行签到签退制度,从源头扎紧安全篱笆;一支青春志愿队,大学生志愿者全程跟进学习与活动,守护孩子成长每一刻;一堂特色安全课,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主题教育课程,将安全知识融入趣味课堂;一个沟通平台,依托家长微信群分享孩子学习动态、活动瞬间,让家长实时掌握孩子情况。

特色服务,助农村群众乐享健康生活。为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一些乡镇的村和社区还开设了棋牌活动室,吸引众多老年朋友前来下象棋、打扑克。同时还推出书画创作体验区,为对书画感兴趣的群众提供笔墨纸砚等创作工具,让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里挥毫泼墨,用朴实的笔触书写农村的生产生活,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群众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邻里情谊,提升了乡村文明。

下一步,清水县将持续深化“一老一小”服务,不断提升服务项目的品质和体验,开设更多适合老人与儿童共同参与的趣味活动,增进代际理解与情感连接。同时,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民生保障的温度和厚度,用心绘就幸福美好新清水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