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清水县金集镇锚定“抵制高额彩礼培育文明新风”目标,创新打造“四单明责、六制强基、七程聚力”综合治理品牌,(即4张清单明晰责任、6项机制强化保障、7大工程狠抓落实),以体系化改革破除陈规陋习、凝聚社会共识。这场始于政策驱动、兴于群众响应的婚俗变革,正助力金集镇逐步卸下“天价彩礼”的重负,推动“轻彩礼、重幸福”成为新时代乡村文明的亮丽名片。
曾几何时,金集镇的婚嫁深陷“彩礼攀比”泥潭,礼金从数万元一路水涨船高,部分家庭为筹措彩礼债台高筑。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畸形的“面子消费”使婚姻蒙上交易色彩,攀比之风不断侵蚀着淳朴的乡风民风。

连珠村村民王军军在“庭院议事会”上感慨引起了在场村民的纷纷附和:“以前收彩礼是习俗,可这些年像坐了火箭,好多人家为了娶媳妇欠债,日子过得紧巴巴。”这样的场景,正是金集镇婚俗改革前的真实写照。而如今,通过体系化改革,金集镇正逐步卸下“天价彩礼”的重负。
“四张清单”明晰责任,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金集镇建立“正面激励+负面约束+责任包抓+问题反馈”四张清单。在曹沟村,新婚夫妻董文琪和张云霞选择低彩礼结婚,不仅获得了村集体发放的2000元奖金,还凭借“彩礼+积分制”管理获得了额外积分,在申请果园改造补助时拥有了优先权。“没想到选择低彩礼,还能得到这么多实惠,幸福真的不能用彩礼衡量。”董文琪说道。而对于违规高彩礼行为,金集镇实施“三级惩戒”。对嫁女儿索要高额彩礼的,其行为在村级道德红黑榜公示,对周边群众形成警示。

“六项机制”强化保障,打通综合治理壁垒。镇党委统领的联席会议机制确保政策与基层实际精准适配;重点包抓机制实现适婚青年台账动态管理全覆盖。城科村驻村干部任海燕介绍:“我们定期走访,提前宣传低彩礼新风,从源头减少高彩礼现象。”统计调度机制建立的农村彩礼动态数据库,为婚俗变革提供了数据支撑;举报转办机制让群众监督渠道畅通无阻,真正实现“一处违规、多方受限”。

“七大工程”狠抓落实,推动文明婚俗变革落地见效。党建引领工程中,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抵制高额彩礼承诺书;文化宣教工程通过创作快板、小品等文艺作品,让婚俗新风深入人心;自治强基工程里,各村完善“一约三会”制度体系,推行彩礼“积分制+分期制”双轮驱动,创新“三定一返”分期机制,红白理事会发挥重要作用;法治护航工程中,建立“三联调处”机制,严打婚托诈骗,开展普法服务,为婚俗变革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婚俗革命工程破陈规,推行特色证婚制度,在今年的5.20集体婚礼上,4对新人在镇领导的见证下喜结连理,零彩礼、简约办的形式获得群众一致好评;惠农帮扶工程为“零彩礼”“低彩礼”家庭提供产业帮扶与就业支持,夯实文明新风的物质基础;巾帼助力工程,妇联牵头组建“红娘”队伍,开展健康服务与技能培训,以宣讲凝聚婚俗治理合力。
从政策驱动到群众响应,从“点上突破”到“全域开花”,金集镇的婚俗变革正在重塑乡村文明。随着“4+6+7”综合治理品牌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低彩礼带来的红利,婚车排场小了,彩礼负担轻了,家庭和睦的笑声多了。文明新风正成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亮丽名片。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