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金集镇紧扣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目标,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要求,深度打造“文明实践+”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理论政策宣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不断激活志愿服务新动能,助推乡村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 传播新时代“好声音”
金集镇始终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兴趣点为切入口,成立理论宣讲小分队,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深入村组、农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宣讲场所搬到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融入群众“柴米油盐”“茶余饭后”,通过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最新理论政策和法治教育、防范电信诈骗等理论法规宣讲活动,消除了政策盲点,解决了群众诉求。与群众面对面、互动式交流,用一个个为人民谋幸福的“感人故事”,宣传教化身边群众,不断增强群众对新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讲得很实在,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政策。”连珠村村民张小霞表示。
文明实践+田间管理 为果业丰产“储能”
冬季是果园树体抗寒防冻的重要阶段,也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有利时节。开展果园管理培训提升了果农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和水平,切实促进果业提质增效、增产增收,近日,金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乡土人才和种植能手通过“宣讲+实训”的方式开展果园冬季管护技术培训活动,重点围绕果园清园、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水肥土培管理等方面内容展开培训,尤其对果树套袋后叶黄叶落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讲授,参加培训的果农认真参训,积极与技术人员交流互动。在做好宣讲的同时,将“农技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技术人员实地为果农指导果园管理技术,对于果农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参训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不仅丰富了产业知识储备,提高和规范了果园管理技术,还进一步坚定了果农发展壮大果品产业的信心决心。
“像这样的场景,近期时常都在各村的果园内进行,种植能手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从冬季树枝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技巧、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讲解并现场演示了如何进行果树修剪,这些知识我们都能运用上,以后我们的果树肯定就越管越好了。”曹沟村苹果种植户曹俊平说。
文明实践+移风易俗 构建乡风文明新格局
走进金集镇城科村文化广场,一旁的廊亭下张贴着村规民约“红九条”和红白事操办标准,另一边则是红黑榜。近年来,该村将文化广场打造成为集文艺演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对红白事操办规格作详细规定,如彩礼不超过7万元,白喜事请客不超过20桌,并以大喇叭、微信群、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村民自觉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同时,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大群众自治组织。将村规民约“红九条”、红白事操办标准与红黑榜结合起来,奖优罚劣,在监督执行中切实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金集镇大力推行的村规民约“红九条”、红白事操办标准、积分制等社会治理模式;在各村已经生根发芽,通过常态化宣讲、践行,着力推动形成移风易俗新格局。
村民李文芳对此深有感触。她家孩子今年升学,本来准备大操大办庆祝一下,在当地红白理事会的劝说下,她减少了开支。“本来准备搞20桌,现在只搞了12桌,只要200元一桌,大家吃得开心,也没有浪费。”她开心地说道。(清水融媒信息员 刘琳)
(新闻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