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发挥“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县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自去年以来,清水县广开渠道,严格推选模范典型,从在清水工作、生活、学习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学习的清水籍市民中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劳节俭等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清水好人”将通过多种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广泛宣传“清水好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与广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清水好人】
刘金苍:一个信念 一份执着 一生奉献

刘金苍,清水县陇东学区教师。1978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已从教38年,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担任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先后交替在丰台小学、王尧村学、尹道教学点任教。
乡下的小学校,常常是既当校长又当老师,既管教学又管总务,代课也常常是复式班教学。只要是和学校有关的事务都得管,还得常常亲自当校工,建个小花园、挖个排水沟等等。常常是自己家里的事搁着顾不上,先管学校的事要紧。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把一茬又一茬的娃娃们从一年级教到毕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受到了最基础的教育。
在陇东,丰台是个很偏远的地方,过去的三十年,交通不便,一般步行走一趟镇上最快得三个小时。遇到雨天,经常是满路红泥,被牲口趟过一遍后,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而刘老师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冒雨开会,趟泥赶着牲口驮教科书,是最稀松平常的事。直到最近几年,丰台梁上才相继铲开了路基、硬化了路面,骑个摩托车,花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乡中心小学。过去的三十年,都是步行着上班、开会、领书、带领学生考试、参加“六·一”节目演出等,几乎每学期都要至少跑那么六七回。而在家里,一大家子人还指望着他来养活。工资低,大面积的土地要种,体力活全仰仗着他来做。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三十多年来,刘老师共教过学生1000多人,所代语文、数学学科教学成绩在全乡学区排名评比中稳居前三名,他指导排练的“六·一”儿童节文艺节目也经常被评为一等奖或二等奖。仅2001年以来的十几年间,刘老师就先后获得过2个优秀教师奖、1个先进个人奖、4个优秀辅导员奖、3个文艺节目一、二等奖;2006年9月,他所执教的尹道教学点被评为先进集体;2005年12月,他的论文《应注重课堂提问》在《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刊登发表,2012年他本人获得清水县“园丁奖”称号。他务实质朴的教研实践精神引起了强烈反响。
取得的这些成绩,和刘老师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他一边自己投资投劳,或争取乡村级的项目投资及劳力支持,改善所在学校的办学条件,还非常注重教学质量,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在他的潜心经营下,学校始终是村里最宽敞、最令孩子们向往的地方,有最漂亮的房子、最美丽的花园、最醒目美观的黑板报、最好听的高音喇叭,还能跟着老师念书、写字、打篮球、做体操、学唱歌、学跳舞,穿着新衣服去中心小学演节目、考试。
由于山区生源分散,办学条件差,这里只能采用复式教学。三十多年来,刘老师非常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潜心钻研复式教学规律,扬长避短,加强学科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复式教学任务繁重,一天课上下来,他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嗓子冒烟,可他从未诉过一声苫。近几年来,他为了更好地把握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更是不停地为自己“充电”。虽然己年过五十,他全然不顾体力渐衰、视力骤降的事实,决心和年轻同事打成一片干事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刘老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用他最朴实的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爱,践行着一位乡村老教师不变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