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清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弘扬“淳朴诚信、尚德务实、创新超越”的清水新精神,发扬真抓实干、风正劲足的工作作风,在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及村阵地建设、生态环境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干鲜果产业发展、农村安全饮水及乡村道路建设、精准扶贫、社会事业及民生保障、社会治安治理、医疗卫生、教育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清水县属新闻媒体将推出【看发展】专题,对近年来清水县取得的成绩进行专题报道,为努力开创清水发展新局面、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看发展】
清水:十百千万培训工程提升农民素质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清水县认真落实省“1+17”、市“1+18”和县“1+19”精准扶贫方案,围绕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高度关注贫困村群众需求,充分聚焦劳动力技能提升,开阔思维、创新举措,组织实施了精准扶贫“组十团、讲百场、进千村、强万户”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组建“10个培训团”,开展培训100场次以上,覆盖1028个自然村,培训农户达到10000户以上),切实加强贫困群众“治穷病、拔穷根”自助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组织领导为保障,靠实工作责任。为持续深化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增强扶贫对象“造血功能”,实现精准培训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清水县及时成立了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清水县精准扶贫“组十团、讲百场、进千村、强万户”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实施方案》、《清水县精准扶贫“组十团、讲百场、进千村、强万户”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课程表》,明确了目标任务,加强人员配置,列具培训时序,靠实工作责任,做到了方案具体、目标具体、步骤具体、责任具体。

任务精准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高度聚焦目标精准和任务精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总结提炼了组建“10个培训团”,开展培训100场次以上,覆盖到1028个自然村,实现15980户贫困户每户至少培训一个明白人的工作思路,重点突出四个方面的培训。一是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林果、畜牧、经作、中药材等富民增收工程,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和“针对性、实效性、带动性”的原则,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为切入点,根据农时季节扎实开展经常性培训。二是突出劳务品牌培训。以打造“充国保安”、“轩辕故里家政”、“轩辕故里建筑工”、“轩辕故里缝纫工”等劳务品牌为目标,开展相应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使广大农民工真正掌握一技之长,都能拿到职能技能鉴定证书,切实摆脱苦力型务工现状,不断提高务工收入。三是突出创业培训。重点针对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和产业大户,采取“理论+实践”的方式,开展创业理论和创业技能培训。四是突出政策培训。把省、市、县精准扶贫“1+17”、“1+18”、“1+19”方案作为首要培训任务,宣传到每家每户,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其最大限度地享受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
形成合力为抓手,有效整合资源。高度重视部门合作,积极加强宣传、政法、农业、果业、畜牧、人社、扶贫、劳务、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创业和劳务品牌等培训资源,合力搭建精准扶贫培训平台,形成了由县委农工部牵头,宣传、政法、农业、果业、畜牧、人社、扶贫、劳务、商务等部门共同配合的培训实施主体,并对各单位的培训资源、培训师资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培训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现有培训资源的效益,形成了强大的农村技能培训合力,有力推进了全县精准扶贫“组十团、讲百场、进千村、强万户”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顺利开展。

群众需求为导向,丰富培训内容。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紧扣农村实际、创新培训方式,对症下药、因村施策,着力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体现培训方式的灵活性,突出打造“三种培训”新模式。即以村委会、文化广场为中心,通过专题讲座、以会代培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中培训;以个别贫困家庭为典型引导,从基本现状、原因分析发展前景等方面开展典型培训;以产业基地、农户果园、养殖场为主,开展现场指导培训;使培训能够对症下药、精准有效。截至目前,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金252.14万元,已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期292 人、实用技术培训51期4339人(次)。

确保实效为目的,狠抓部门联动。坚持以部门联动为抓手,高度重视培训管理,着力加强精准扶贫“组十团、讲百场、进千村、强万户”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跟踪问效。同时,各乡镇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一人一技”的培训要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严格培训流程,坚持每项培训内容完成后,让参与培训的群众进行民意回馈和“回头看”工作,增强培训效果,确保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