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发挥“清水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县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今年以来,清水县广开渠道,严格推选模范典型,从在清水工作、生活、学习的所有市民和在外地工作、生活、学习的清水籍市民中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勤劳节俭等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清水好人”将通过多种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广泛宣传“清水好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与广大市民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形成人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清水好人】
姚秀珍:儿媳就是您的亲女儿

姚秀珍是清水县草川铺乡人,1991与丈夫段建科结婚,婚后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孝敬公婆,丈夫在外挣钱养家,她操持家务,照顾老人,这个小家庭生活过的虽然不富裕却平淡而充实。随着三个孩子的相继出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的欢声笑语,母慈子孝,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姚秀珍一家平静的生活在2000年3月的一个清晨被打破,那天公公给村里人帮忙购买木材的三轮车出了事故,其中公公头部严重受伤当场昏迷,送到医院抢救了三天才脱离了危险,治疗一个月后,医院给出的最终结论如晴天霹雷般打在了姚秀珍一家人身上,车祸导致老人脑部神经严重受损,从此神志不清,下半身瘫痪。一家人被愁云惨雾笼罩着,面对这样的现状,姚秀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她没有逃避,而是和丈夫在一起,为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地。她抱着不到两岁的小女儿对丈夫说:“虽然医院给爸爸的病已经下了结论,但后续的治疗和恢复我们不能放弃,一家七口人还得吃饭,你去外面打工挣钱,父母和孩子都放心交给我吧”。从此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所有的家庭重担,在家里她和婆婆一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抚养三个年幼的孩子,在田里耕田犁地、春种秋收,没有一样不是她亲力亲为。为了能让家里的生活过的好一点,她抽空上山挖些野菜拿到县城买了添补家用。
自家里出事以后,她担心婆婆因打击和劳累而垮掉身体,为此不论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让婆婆干重活、累活。在姚秀珍不懈的努力之下,家里家外被打理的井井有条,清贫的日子也逐渐趋于平静。
2002年6月,这是农村忙着夏收的季节,姚秀珍也正在忙着准备进行夏收,可就在这当口,刚满60岁的婆婆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变故给这个不幸的家庭造成几乎致命的打击。婆婆去世后家里的千斤重担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流泪改变不了现实,生活还要继续,当同龄的妇女领着孩子悠闲嬉戏的时候,她却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庭主心骨的重担,天天在家里、地里之间来回转。
每天早早起床做好饭菜安排好三个孩子,然后伺候公公洗漱用餐、端屎端尿,公公段继国本来性子急、脾气大,患病后更加易生气。婆婆的离世让他的脾气变更加古怪,稍有不顺心就发火,摔东西,但她从不生气,耐心服侍。有时公公大小便失禁,屎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话不说赶紧给公公擦洗干净身子,换洗被褥拆洗干净,她从没说过一句怨言。
最初,照顾公公大小便她和老人都感到尴尬,有一次老人想解小便却无法动身,尿憋的不行,身边只有姚秀珍照顾,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一脸的痛苦状。细心的姚秀珍立刻瑞起尿盆给公公接小便,老人感动的热泪直流。她宽慰老人说:“建科是您的儿子,您就把我当自己的女儿一样,现在您生病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就这样,姚秀珍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一晃就是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里,给老人端茶送水、理发剃须、洗澡换衣、端屎端尿她面面俱到,从没有给过老人难看脸色。2009年在她的要求下给老人购置了轮椅,天气好的时候推着老人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散散心,农活闲暇的时候陪老人说说话,虽然公公自患病以来一直都是有时清醒,有时糊涂,也不爱说话,但在姚秀珍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她坚守一个信念,用这付出去爱自己的家人,这种爱在她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