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眸
——清水县2014年组织工作综述

回眸这一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犹如一夜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吹暖了群众的心田;回眸这一年,32万清水儿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这方历史文化悠久的热土上奋力前行;回眸这一年,全县组织工作在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精神中牢记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用忠诚书写组织部门永不退色的时代内涵。
第一次、第二次、直到第七次的集中学习;500字、1000字,上万字的学习笔记……;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组工干部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真实写照;走访群众563户,为黄门乡16户困难群众捐款1900元,协助落实资金10万元为马什村养殖小区建起污染减排项目1个,为台子村筹集帮扶资金1.8万元,清理河沟渠800米,为黄湾村资助帮扶资金2万元,整修拓宽通村道路1.5公里……。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镜头,无不记录着组工干部深入基层、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身影。

(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理论培训)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县委组织部“严”字当头,部领导以上率下,带头深入学习实践,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边学边思考,边学边提高,将党的创新理论更好的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带头改进文风会风,会议、文件和简报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22%、30%;带头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坐在群众的炕沿上做调研,听民声,话服务,谋福祉;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把“毛病”找出来,把像画准,领导干部自我批评和批评同志都不留“死角”,不避痛处,敢于亮剑,这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显得格外真诚而意义深远。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部机关共开展谈心谈话活动3次、座谈交流会4次、发放问卷调查126份、走访基层单位101个、农户831户;年内撰写信息126条,调研文章35篇,被国家级刊物发表12条篇,省级刊发21条篇,市级刊发24条篇,其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十做十不做”改进组工干部作风》、《在点滴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甘肃清水县:任前廉政联审延伸监督触角》等文章在《党建研究》、《农村党建》、《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媒体报刊发表,既提高了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又扩大了清水组织工作的宣传面。以领导带动党员干部、以机关带动基层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从而实现了工作指导和人格引导的有机结合。

(召开全县千名科级干部458下基层活动动员大会)
选好人,用好人,是组织部门贯彻群众路线的核心任务。在精研细读新修订《干部任用条例》,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基础上,清水县立足县情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需求,积极推行以考察前移、注重实绩、一线识别的“654”干部选用新机制。
迎着四月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全县996名科级干部和1600名党员干部,带着政策,带着问题,带着真情,带着责任,深入260个行政村1028个自然村,倾听百姓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在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中转变作风、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把成长进步的根牢牢扎在基层一线,从人民群众的口碑中考察干部的“德、政、勤、绩、廉”。

(举办新任科级干部及科级后备干部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
11月3日,清水县2014年新任职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正式开班。如果说基层一线锻炼的是党员干部的“实战“能力,集中培训提升的则是理论素养。今年以来,组织县级领导带头开展理论宣讲50场次,举办主体培训班15期、培训1050人次,组织全县党务干部和组工干部理论考试2次,选派170多名干部赴上海、江苏等地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各级干部开放开发、研究谋划和统筹发展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管理监督,及时制定出台《清水县新任用科级干部跟踪回访办法》和《清水县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办法》。年内约谈乡镇党政正职和班子成员180人次,县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110人次,对82个科级领导班子和1089名科级干部进行了分析研判,调整交流科级干部4批次183人,筛选39名优秀干部进入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定45名工作有方法、遇事敢担当、法规意识强的干部到全县重点工作一线经受历练;协同县纪委组成8个督查组对“吃空饷”干部进行全面核查。坚持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33人次、任中审计13人次,切实筑牢了干部规范用权的前沿防线。越来越注重倾听民意、顺应民心的干部选拔方式,在全县上下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更是组织工作坚决走群众路线的真诚举措。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讲学习)
党的十八大提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清水县牢牢把握“党管人才”这一工作原则,从注重刚性“人才落地”到注重柔性 “人才嫁接”的管理使用方式入手,以实际行动贯彻“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大人才理念,为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以培养紧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着力促进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的,依托核桃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科技、农业、林业等部门项目资源,建成面积360平方米,集教育培训、管理认证、示范引领为一体的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实现了为各类人才提供技能培训的目标。同时,全面加强8个已挂牌人才培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行“1+X”培训模式。年内举办各类人才培训班211期,培训党政人才和专技人才5000多人次,轮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党员群众2.7万人次,组织县外考察210人次。新培养蔬菜、核桃、肉牛产业骨干人才510名,使“一心带八站”人才培训网络与产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无缝对接,成效显著。
针对本土人才培养难、引进人才留住难的实际,县委组织部集中力量开展调研,制定出台《清水县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和《清水县领军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全面细化了引进人才认定、优惠政策落实、领军人才评选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对近三年引进在职的36名人才进行了集中回访和考核,为10名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引进人才各落实90平方米公租房1套,人均优惠租金2万元。主动参与全市人才引进工作,共推出37个引才岗位,年内成功引进人才13人。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清水,正日益成为各类人才聚集的新高地、成长的新摇篮、发展的新平台。

(清水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学院观看《焦裕禄》)
有人说:老百姓的想法很单纯,一是期盼生活富裕,二是期盼平安幸福。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把这两件事做好了,就能赢的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如何让群众的愿望逐步变成现实,清水县把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为重点,采取县委常委专题授课、集中观看党员教育专题片等方式,对全县618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分4期进行了集中培训,筑牢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以全面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为41名离任村干部发放了生活补助金,为年满60周岁的25名离任村干部发放了养老保险金,将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人均工资全部提高到了8000元。针对部分行政村自然村数较多、居住分散,村干部力量薄弱等问题,推选专职组干部578名,从根本上解决了各自然村无领头人的问题;着眼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260个行政村及时组建村民议事委员会,制定《村民议事委员会议事规则》,严格落实“四议三双”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了村级决策议事的民主化和规范化;以不断优化村级办公条件为前提,严格推行“星”级管理机制,科学设置5个方面28项考评指标,评定三星级以上村级活动场所201个;以扎实开展远程教育“走进强促”活动为抓手,改造卫星模式站点12个,走访各类站点173个,排摸解决各类问题58个;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全面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度和民情走访制度,广泛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和村民事务代办机构,全县建立县级政务大厅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8个,村级便民服务站260个,自然村代办服务点1200个,组建代办员队伍2000多人,代办群众服务事项32000多项。

(加强村级阵地建设)
干净整洁的巷道,宽敞明亮的村级办公场所,广场上嬉戏的孩子……,走进黄门乡王店村,曾经的“后进村”在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带领下,正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关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的下发,各级党组织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及时严格考评、分类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6个,按照县级领导驻点挂钩和党群部门包“软”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执法部门包“乱”村多管齐下的包抓方式,从办公设施到党组织负责人思想观念,从强化管理教育群众到党员发挥作用等多层面入手,调整不胜任现职村干部6名,培养后备村干部182名,完成灾后重建及新农村建设132户,新修道路104.6公里,新建果园6411亩,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2期1300多人次,使46个后进党组织从班子队伍、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为切实加强党员发展和党员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发挥作用”的总方针,编印《发展党员工作手册》2000余册,集中组织学习新修订细则24场1700多人次,规范发展新党员227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80人,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发展质量;制定出台《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党员评议及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的意见》,科学设置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水平等20项具体评议指标,对全县12482名党员进行集中评议,共评定“好”的11481人,“一般”的989人,“差”的12人;抽查核查党员档案1800余份,督促接转党组织关系77人,处理违纪违法党员37名。

(在职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月19日是个双休日,永清镇北城社区辖区内的50多名志愿参加环境卫生保洁岗的在职党员放弃休息时间,早早来到社区门口,自带工具,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对辖区内一处存在多年的垃圾死角进行清理。这是清水县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片段。一批批在职党员陆续走出机关、走进社区,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民情信息收集、党建业务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一幅幅亲民、爱民、为民的感人图景在清水大地上徐徐展开。为使活动取得实效,制定出台《清水县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管理考核办法》,科学设置党建工作指导、扶贫帮困助残等12个服务岗位,组织1752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集中开展志愿活动21次,参与在职党员1950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响亮承诺。
回眸过去一年,组织工作务实进取,坚实前行;
展望新的一年,组织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