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湘江,男,汉族,生于1949年5月1日,清水县永清镇温沟村人,1966年4月在清水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中级馆员职称。现任天水轩辕文化研究会理事,艺术专业研究会会长。温湘江同志一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VTS_01_1.VOB)[00.04.59.612].jpg](/Files233/BeyondPic/2012-5/13/1205101725f91e5f35c63854b0.jpg)
一、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宣传清水,活跃和丰富全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温湘江同志立足挖掘清水历史文化底蕴。先后创作了上百部作品,这些作品深刻的反映了清水多彩的民俗和清水人民的勤劳勇敢、美丽智慧、热情好客的性格。自1972年创作编排舞蹈《讲话精神放光芒》、《喜晒战备粮》、《大麻丰收》到2011年创作群口快板《交通安全歌》,四十年如一日,创作出了大量的热爱家乡,歌颂清水的优秀作品。为了挖掘清水县民间文化遗产,早在1988年,他走村串户,寻找民间艺人,故事王,收编采集民间传说、故事、歇后语,独立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清水县民间故事资料卷的收集整理工作,采录民间故事、传说300多个,受到市文联表彰,省文联将先进事迹刊登于《默默奉献在民间文艺岗位上的人》一书。1991年创作的现代独幕秦腔戏《腊梅》,参加了天水市新剧目调演,获三等奖;1993年,创作的独角戏《赶坡外传》,获中国曲艺杂志社举办的“鸿佳杯”《首届中国曲艺》奖、文学奖、优秀奖,获甘肃省曲艺作品评选三等奖;1999年,创作眉户现代戏《不迷不信》,获天水市庆祝建国50周年文艺调演二等奖;2006年,编写并出版《轩辕故里民间故事集》一书;2007年,编写并出版《清水轩辕创作图解》画册一本。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没有一分稿酬,他常说:“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咱老百姓能够笑口常开”。

二、多才多艺,艺术之路长青,为清水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温湘江同志不仅是一名民间作家,更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他演过现代戏,演过小品,说过快板,更是一名出色的故事演讲员。1982年,他受到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面授指导,并得到了刘兰芳老师的好评。1983年创作的故事《走娘家》获甘肃省首届故事调表演一等奖,省文化厅命名为优秀故事员;1984年出席了陕甘宁三省故事联讲,获优秀表演奖;1985年创作的故事《我的婚事》获甘肃省第二届故事调讲表演二等奖;1987年创作的故事《石头坪奇闻》获甘肃省第三届故事调讲表演二等奖;1994年,创作并率全家演出小品《生日晚会》,获天水市家庭文艺调演三等奖;1996年,自编、自导、自演的戏曲小品《赶坡外传》获天水市小戏小品调演三等奖;1991年创作表演的赞美家乡的快板《夸清水》,一说就是三十年,观众百听不厌,2006年获天水市老年大学文艺调演优秀创作奖,表演二等奖。他被群众誉为:“清水县文艺界的全才艺人”。他的表演走出了清水、他的笑声随着他的脚步响彻了西北大地,清水的父老乡亲都称赞他是“牛头河畔的笑星”、“快板王”。
![(VTS_01_4.VOB)[00.02.14.228].jpg](/Files233/BeyondPic/2012-5/13/12051017260e6d9cae7ee0c9d5.jpg)
三、扎根基层,致力于基层文化辅导工作,让清水群众文艺之花遍地盛开。
温湘江同志始终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利用空暇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活动。先后多次参加文艺三下乡,广场文艺晚会,各类节庆期间的大型文艺演出。从2007年至今,他担任天水市电视春节晚会清水春晚节目总编导及演出任务,编排的《秦腔大联唱》、《清水轩辕鼓》舞台演出版、小品《赶坡新传》、群口快板《夸夸咱们的新农村》、小品《五朵金花》、快板《三十年改革铸辉煌》、快板《中国一绝庞公石》、小品《一分钱》等节目参加了清水县春节晚会的电视录制。
他更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很多文化艺术界优秀青年演员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成长,他为清水人民培养出了一大批的文艺骨干,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1991年,他创作的现代独幕秦腔戏《腊梅》,亲自为清水县秦剧团执导排练后参加了天水市新剧目调演,获三等奖;1993年,辅导排练的舞蹈作品《东方红》,获天水市工商银行文艺调演三等奖;1998年,创作辅导的童话故事《小牛犊的梦》获甘肃省“环保杯”故事大赛第四名,天水市第二名;1999年,创作辅导的快板《中国一绝庞公石》获天水市中小学生文艺调演三等奖。
![(VTS_01_1.VOB)[00.05.34.722].jpg](/Files233/BeyondPic/2012-5/13/120510172501d0b356c065c7c8.jpg)
四、勇于创新,身体力行,创编“清水轩辕鼓舞”,为进一步弘扬轩辕文化内涵,扩大清水知名度做出了积极努力。
对轩辕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温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2005年,他克服种种困难,编排了135人的大型广场舞蹈“清水轩辕鼓舞”。在演出中,他担任执行编导,把自己对民俗艺术理解融入到日常排练中,在天水市建市二十周年暨“伏羲旅游文化节”的演出中首次告捷,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原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钟兆隆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清水县汇报演出时更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清水轩辕鼓舞”已为清水广场表演艺术打造出了一支独秀的文化品牌,是重大节庆的必演节目。在编排完“清水轩辕鼓舞”后,他又潜心编著了《清水轩辕鼓创作图解》,2007年,“清水轩辕鼓舞”被申报为第一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多次赴清水县轩辕谷,了解轩辕黄帝的出生,整理资料,于2008年编写了民间故事《轩辕出生轩辕丘》、《轩辕鼓的来历》、《乘龙归天》《太皇石》、《轩口窑的来历》,其中《轩辕出生轩辕丘》一篇入编陕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帝文化志》一书。由于对轩辕文化的热爱和贡献,他被天水轩辕文化研究会吸纳为理事、艺术专业研究会会长。
五、立足现实,兢兢业业,在本职工作中绽放人生光彩。

温湘江,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中走出的文化干部,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自学精神,在文化艺术的田野里不断春耕秋收。他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省、市媒体的关注,在2007年,由甘肃电视台文化频道《走近国学,走进清水》栏目,录制温湘江主讲的民间故事《清贫知县韩遇春》、《震威将军郭相忠》、《花石崖》、《石洞山》、《小华山》、《汤浴温泉》、快板《夸清水》、《中国一绝庞公石》等节目,并在2008年1月甘肃卫视文化频道、少儿频道播放。
![(VTS_01_1.VOB)[00.05.34.722].jpg](/Files233/BeyondPic/2012-5/13/120510172501d0b356c065c7c8.jpg)
今天他还在这条路上努力的前行,他说:“生命之树长青,一个人的艺术人生是没有终点的,活着一天就要创作一天,奉献一天。”他还想在文艺创作方面继续钻研深入挖掘轩辕故里民间艺术,并进行深入研究整理编排成舞台艺术作品,他还梦想把轩辕故里民间艺术推出天水、推向全国。就如地上的路,他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轩辕鼓舞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