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智峰
谈智峰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26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以“勤政廉洁,敬业奉献”为座右铭,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清水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特别是2006年3月到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以来。他与农发办的同志们一起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顶风雨、冒寒暑,一年四季奔波在田间地头,穿梭于荒山野岭之间,与项目区广大群众一道同劳动,共甘苦,辛勤工作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第一线。多年来,他怀着对广大农民的真挚情感,做到手中有权不谋私,严守制度不走样,一心向“农”办实事,把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情厚意送到了农民兄弟的心窝里,为清水县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2011年12月,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农发办一班人,先后在红堡、永清、白沙三乡镇20个村,累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4个,改造中低产田4.38万亩,完成财政投资6304.7万元。维修加固水库一座,新建、修复配套机电井20眼,架设输变电线路6.5公里,衬砌渠道87.1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196座。建成灌溉面积7280亩,新修梯田1.64万亩,新修机耕路101.5公里,营造防护林0.82万亩……这些农业综合开发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项目区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增产增收,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赞誉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一组组数字蕴含着清水县农发事业的蓬勃生机,一行行文字记录着谈智峰同志的辛劳和汗水,一双双足印刻划出一个农发政策执行者坚实而又自豪的成长历程!
率先垂范做好农发队伍的带头人
农业综合开发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热爱农发事业的人,才能做好农发工作。因此,打造一支团结务实、敬业奉献的队伍是做好农发工作的关键。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尤其是对农业的政策重大倾斜的时刻,县委、县政府将农业综合开发这个重担交给了他,并让他成为这支队伍的带队人,他始终不能忘记领导的信任与重托。在农发工作中,率先提出并积极倡导“心系三农,情系开发,事在人为,敢为人先”的工作思路,并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倾注在清水县农业综合开发的事业上。
谈智峰知道:要做好带队人,必须使自己成为农发工作的内行和专家。上任之初,为尽快熟悉农发工作程序,做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他用一个月的时间,从“零”做起,系统学习和了解一整套农业综合开发的各种政策规定、财务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学习过程中,他还积极探索农发工作的焦点、难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到项目区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努力作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清水县实际相结合。
谈智峰知道:要做好带队人,必须遇事细致冷静,做到慎思、慎行,踏实做事,诚实为人。在具体工作中,他为自己制定了“四合”的工作原则:做每一件事,必须“上合政策”—科学判断农业综合开发的形势,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开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下合县情”—根据清水县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努力向上争取发展机会;“外合人心”—关心农民群众,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诚心对待相关部门,换位思考、平等相处;细心对待同事,热情真诚、关爱呵护;“内合已欲”——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事业;以微笑对待前进路上的沟沟坎坎;以感恩的心回报清水这片生他养他热土。于是,他竭尽自己所能,把手头上的每一件事做规范、做妥贴,认真履行好每一项职责。
谈智峰知道:要做好带队人,必须抓住机遇,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为此,他联系工作实际,开拓性地提出了“五化”的运作机制。一是立项程序化,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不管是土地治理项目,还是多种经营开发项目,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不随意、不走弯路;二是运作市场化,确保开发的成效性——为确保项目区工程质量,坚持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物资采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对重点开发项目通过严格竞标来确定施工单位;三是管理标准化,确保工程质量的可靠性——一张图纸随时看,一把尺子随地量,一本台账随处记,保证各项建设指标不打折扣、落实到位;四是财务管理制度化,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他们拟定了《清水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了资金的运营。在资金的拨付程序上采取“资金跟着项目走,拨款跟着进度走”,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五是竣工项目管护合同化,确保效益的持续性。谈智峰这种开拓性的工作方法,迅速得到了广泛应用,奏响了清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正规化管理的序曲。
勤政务实甘当农发事业的实干家
来到农发办这个新的工作岗位,谈智峰就有一个心愿:要彻底规范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突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项目区,替政府为百姓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有效果的实事。为此,在选择项目区时,他一遍又一遍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反复勘察,走访群众,了解项目区资源现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找准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之后,针对性地建立了分时段、分梯次的立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探索出了符合清水县县情的土地治理和项目开发新模式。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当工程实施,谈智峰就和同事们一起,不顾寒署、不顾风雨,坚持走在第一线;工程建设到了关键时刻,他更是不顾家庭、不顾病痛,在困难的环境下,一下工地就不分昼夜!汗水裹着泥水,衣变脏、声变哑,腰变僵、腿变硬,他坚持着;有时又累又渴、错过了吃饭时间;在工地上,他用馒头、方便面充过饥,在田埂、树荫下打过盹,也用农家的井水解过渴。他就是这样带着自己的队伍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农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时为了选点定线,穿越在荆棘丛林,划破了衣服,划伤了腿脚,甚至被虫、蛇、毒蜂困绕;他就是凭着一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热心,从不因困难而降低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坚守在农发工作的最前沿。
谈智峰对同事们说:农发工作是党的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不能因为我们工作的马虎,让党的政策得不到落实,让农民得不到实惠。我们项目管理不能一包了事,而要一竿子到底!要管到每条路、每条渠、每个地块,施工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必须不折不扣地达到设计的要求。
勇于探索争当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谈智峰同志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岗位上,他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敢为人先,用自己的智慧为改变清水县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农业做出了积极的示范引导。
清水县城郊“八大塬”地势开阔,土地平整,但多年来因缺少灌溉用水,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不高,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充分发挥“八大塬”地域优势,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谈智峰同志立足实际,科学论证,长远谋划,大胆决策,运用自流引水上塬的方法,建成了集管灌、喷灌、节灌为一体的魏家塬、陈家塬、泰山庙塬灌溉系统三处,7280亩土地得到了有效灌溉。绘就了一幅又一幅“修渠攀岭碧流飞千里,引水上塬银河落九天”的美丽画卷。各大农业公司对解决了灌溉用水后的项目区土地争相承租,相继建成了魏家塬、陈家塬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泰山庙塬蔬菜种植基地。在灌溉模式上他率先提出用管道灌溉取代以往渠道灌溉的新思路,既减少了水的流失,又节约了土地,方便了群众灌溉,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全市水利项目的亮点工程。2009年陈家塬项目区,他根据项目区实际灌溉用水需要科学决策,修建5个1000立方蓄水池,有效的保证了项目区灌溉用水,成为目前为止全市最大的蓄水池。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创新机制,破解群众难题。2010年白沙乡高标准农田项目,他结合田间道路建设,打通了太石、蔺家豁罗和周家岭三个自然村的通村路,解决了历史上三村道路不畅,村庄相邻却无路可走的现状。从根本上破解了项目区群众发展致富的难题,加强了村与村的交流,增进了群众的团结。真正做到了田间道路建设流域与田块相通,流域与村庄相通,流域与流域相通。实现了项目区的四通八达。得到了项目区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正是因为有了他的不断探索创新,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才逐步走出了一条以节水灌溉为特色,以机修梯田为重点,以田间道路为根本,配套林业、科技推广等措施的全方位综合开发模式,为全县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廉洁自律敢做心底无私的铁“包公”
农业综合开发掌管着项目和资金,虽然权力不大,却也难免遇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干扰。因此,农发工作人员的德行和操守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勤政”、一个“廉洁”,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没有过硬的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就更难以做到在诱惑面前不动摇。谈智峰作为农发办负责人,把“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当作“正身明镜”,先后主持起草了《清水县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管理办法》、《清水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务管理办法》、《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按制度办事,坚决做到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体现了清水农发人“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一身正气。
在项目承包过程中,谈智峰注重“效益优先、质量取胜、机会均等”,实行公开招标、阳光操作。他经常对施工单位说:“要想做农发工程,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资质,还要有过硬的人格品质,要有爱民之心。为群众做事就是为政府和我们财政做“口碑”。
在工程质量管理上,谈智峰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强化管理不放松。有一次,在项目工程检查过程中,发现一段300多米的灌溉渠道没有按规定的设计要求施工,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他当即责令全部返工,他对工程管理人员说:不按质量要求施工,拆除的损失费由他们全部负责!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不负责任,以后的合作问题要重新考虑。承包商听后,当场下令全面返工。因为他的高度负责和严格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难逃他的“火眼金睛”,最后都得到了有效的整改。所有施工单位工程结束后都发自内心的说“我们搞了好多工程,从来没有见过对工程质量这么严格要求的人,从来没见过对工作这么负责任的人。”正是有了像谈智峰同志这样的人,农发项目工程才成为近年来各项农业项目中工程资金投资最少、工程质量最好、群众满意度最高的工程之一。
这就是谈智峰同志,他只是普通财政工作者中的一员,是国家农发政策的千万个执行者中的一员,是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凭着自已的良心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清水的老百姓做一点事。他坚信党的富民政策能春风化雨,能让中国的农民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在具体的农发工作中他认真地执行各项财政政策,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认真地对待默默无闻支持他的同事。不为一己私利而动摇,不为职场权利而迷惑。凭良心办事、办良心事,洁身自好,敢做铁面“包公”。通过他和他所带领的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得到了项目区老百姓由衷的称赞,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被广大群众亲切的称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工程”。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其实很平凡,累点苦点,但值得。”——这,就是共产党员谈智峰同志给我们的最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