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杨兆康 张建新)1月18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清水县委、县政府举行该县2011年招商引资企业迎新春座谈会,畅谈招商引资工作,共商清水发展大计,展望清水美好未来。该县四大组织全体在家领导,在县投资的客商代表及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县委书记王振宇说,近年来,清水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放、扩大内需、支持甘肃发展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优化投资环境,确定了“全县工作以经济工作为主,经济工作以项目工作为主,项目工作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以“扩大开放、制定政策、招商引资、客商挣钱、我们发展”为主题,牢固树立“思路决定出路,开放促进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出击,广邀客商,真诚合作,共谋发展。通过政策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使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清水。“十一五”以来,全县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45项,总投资49.4亿元,引进到位资金13.4亿元。刚刚过去的2010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8项,总投资17.9亿元,到位资金4.07亿元;续建项目16项,总投资23.6亿元,到位资金5.43亿元;累计到位资金9.5亿元,超额完成市上下达5亿元的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清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重要转型期和跨越突破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有作为。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坚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观念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招商引资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融资渠道,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引资上。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重组、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加快的有利条件,和“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省、市布局项目、安排投资的黄金时期,千方百计捕捉信息,发挥自身优势,多方联动抓项目,想方设法谋项目,严格筛选储项目,对接政策争项目,筑巢引凤招项目,大力推介和争取好的项目。
王振宇要求,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不懈地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要努力营造“爱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实现以干劲、热情和诚信吸引客商来我县投资兴业。对已经签约但未实施的项目,要克服一切困难,给客商提供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尽快启动实施;对正在洽谈的项目,要以诚恳的态度继续磋商,继续洽谈,继续努力,巧抓机遇,广开渠道,确保洽谈成功;对极力推介的项目,要加大节会宣传、媒体宣传和客商宣传力度,全方位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使推介的项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赢得外地客商的青睐。要不断增强抓好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是包抓招商引资工作的县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千方百计抓紧抓好,抓出更大的成效,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同时,为了更好地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最大限度地吸引和鼓励县外客商和企业参与我县开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县上下都要严格按照“倾心筑巢、热心引凤、全力支持、不拘形式、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使我县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应,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开展。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刘天波说,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县生产总值达21.13亿元,同比增长17.3%;大口径财政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8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同比增长3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2801元,同比增长21.6%。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上项目、促发展的首要任务,全方位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98项,总投资17.9亿元,累计到位资金9.5亿元。特别是年产10万吨大元机电加工、年产5万吨矿泉水开发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清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1年,清水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全力推促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将始终坚持“替投资者着想、为投资者服务、帮投资者成功”的理念,本着“你发财、我发展”和“互利双赢”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从土地批征、规费收取、税费减免、项目报建、手续办理、跟踪服务等方面,为客商创造最便利的条件,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同时希望,各位客商为清水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大力宣传清水的资源、优势和招商政策,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朋友来清水投资发展。县委、县政府将努力创造宽松、和谐、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为各位商客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平台,为清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而共同奋斗。

(副县长张庆元主持会议)

(企业代表发言)

(企业代表表演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