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瞰清水城市建设情况)
(清水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刘海仙 杨兆康)11月20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带领省教育厅副厅长王萍等领导在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周秦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清水县进行调研。清水县阮珠有、刘天波、刘怀珍、陆金良、蔡俊杰及天水农业学校高强等领导陪同调研。

励小捷部长先后深入清水县一中、清水县六中、天水农业学校等地,深入了解了清水县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和基础教育及天水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等有关情况。
清水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秦文化的发祥地和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乡。辖6镇12乡、260个行政村、1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28%。土地面积2012平方公里,耕地93.91万亩,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也是国扶重点县。近年来,该县针对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道路不通畅的基本县情,牢牢抓住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确立了力争实现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十五”期间平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确保人均GDP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确保经济总量在全省保持位次前移的“两个高于”和“两个确保”奋斗目标,积极实施了追赶战略和跨越式发展。2006年在全省的位次由2003年的75位提升到54位,前移21个位次;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86个县区的排名为第26位,在全市位居第3位。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重要指标的增长幅度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排名前移2个位次。2005年以来,三年间经济总量净增3.43亿元,年均增速12.5% ,比“ 十五 ”平均增速高出5.7个百分点,走出了一条穷困县依靠项目和招商引资拉动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的新路子。

(在清水县第六中学调研)
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清水县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乡、村为补充”的教育管理体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管理的实施办法》、《关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教育教学质量奖励细则》及相关配套制度,深化了教育人事三项制度改革,即校长竞聘制、教职工末位待岗制、校内结构工资制。三项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促进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为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天水农业学校前身是1907年(清光绪33年)创建的“农林学堂”,经过4次搬迁,16次易名,1985年改名为天水农业学校。2007年实现清水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加挂“清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牌子,承担县职教中心的职能。学校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造就了14725名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天水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全市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中心,天水机电工程技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绿色文明单位”、“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承担和完成省、市科研课题有36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协作选育40多个小麦、胡麻新品(系),新增经济产值超过35亿元,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天水农业学校以“就业拉动招生、招生带动发展”的战略眼光,把就业的“棋子”越走越活,招生的“蛋糕”愈做愈大,使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励部长在调研中,对清水县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听到教育人事三项制度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升,他说,这个探索很好。

在天水农业学校,他听了学校负责人对于学校发展的介绍,他说,你们的发展思路很好,要不断地去探索,相信天水农业学校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