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年纪的人也许都还能依稀记得,在很早以前,我们秦安人要去陕西一带当“麦客”,就是通过给当地人收割小麦挣钱。但在如今,我们秦安人不仅不出去当“麦客”了,而且还从陕西、四川和陇南一带往来招工,坐地当起了“东道主”。每年到了花椒收获的季节,大批的务工者就会闻讯而来,掀起一股采摘花椒的热潮,来自周边县区和外地的“摘椒者”汇集在花椒园里,让红彤彤的椒园显得更加热闹。
来自陇南市成县的邓国香已经是第三次来秦安县摘花椒了,每次她的务工期都是一个月左右,一个月下来大约就能挣到3000元左右。和邓国香一样来自陇南的“摘椒者”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都是结伴而行,组团而来,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
据当地人介绍,采摘每斤花椒的劳务费大约是3.5元左右,通常每个人一天能摘30-40斤花椒,按这个计算,一天至少能收入100多元,还管吃管住,这样可观的收入对于普通老百姓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在王窑镇,几乎家家都会雇用采摘人员,从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再到三四十个人不等,粗略计算,从陕西、四川和陇南一带来打工采摘花椒的人达到了3万人以上。
王窑镇彭家村的张继祖是花椒种植大户 ,家里种了600多棵花椒树,他告诉记者,今年他雇了31个人,还有一个专门做饭的。
王窑镇的花椒种植开始于2000年前后,借助当时的退耕还林政策的东风,群众大面积种植花椒。在之后的多年里,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建基地、拓市场、强科技、创品牌,坚持做大做强做精花椒产业,使花椒成了王窑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现在每个村组、每家每户都有了椒园,全镇花椒面积达到了2.76万亩,大面积的花椒需要大量的人力采摘,加之秦安花椒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效应不仅促进了花椒的销售,也引来了更多的务工人员。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