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问题整改”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把重要“尺子”。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后,秦安县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让群众看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整改进行时】
秦安县魏店乡紧扣民意抓整改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秦安县魏店乡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整改的重点,从聚焦群众“最怨”,盯住群众“最盼”,解决群众“最难”入手,着力解决“四风”方面、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激活整改动力。针对服务群众态度“生、冷、硬、横”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突出问题,从改善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入手,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规范乡便民服务中心,把便民服务点向村一级延伸,通过建立“乡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党员农事代办服务户”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通过“党员帮办”、“村干代办、乡村联办”和“乡干代办”等方式,并制作便民代办服务联系卡、便民服务政策咨询卡和编印《便民服务指南》,变群众动嘴为干部跑腿,让群众办事不再摸不着门、找不到人、走冤枉路、花冤枉钱,打通直接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为零距离地服务群众,每个村配备一名服务代理员,由村主任担任,专门负责帮助群众代办各种事项。目前,该乡两级便民服务网络累计为群众办理事项100余件,惠及群众300余人次。针对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下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采取乡、村、组三级分干包抓,严格落实绿化、卫生、秩序、文明、治安等“五包”责任制,增置2辆垃圾清运车、新购置大垃圾桶12只、主街道停车泊位和卫生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并成立2 个环境卫生整治专项督查组,并加大督查和专项整治,使秩序规范、环境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至目前,清理违规发放城乡低保对象39户116人;共受理群众信访案件31件,办结26件,对2名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问责;查处违法违章建筑3起,关闭违规采石场1处。

在群众最“急”上抓帮扶,找准整改靶心。针对群众想富盼富的问题,推行民情责任区,由12名乡科级干部联系群众70户,建立扶贫互助协会4个,互助资金80万元,新建优质苹果园859.5亩,到户贷款贴息及合作社项目贷款贴息150万元。争取到魏南到魏坡、魏坡到刘岔,魏龙路到陇滩、魏龙路全段、北山路等48.7公里通畅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到涉及侯坪、孙阴洼、董湾、伏峡、员湾、张寨、陈庄、大湾、魏坡、化洼10村,财政以奖代补“一事一议”巷道硬化、小桥梁建设、排水渠修建和道路沙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11项,总投资673.17万元受益群众2374户,10455人。新修梯田1060亩,硬化村组道路8.9公里,铺设大理石砖2900平方米,花圃绿化560平方米,安装景观灯9盏,绘制宣传图片32平方米。硬化文化广场1600多平方米,完成广场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和太阳能灯、健身器材的安装。同时投资45万余元建成305平方米砖混两层结构的高标准孙阴洼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完成沿街铺面拆迁43户,争取魏店乡镇区道路建设工程项目资金300万元,硬化主街道1.4公里,宽12米,铺设人行道5148平方米,硬化小巷道14条,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实惠,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群众最“难”上求突破,夯实整改基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果园老化、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狠抓“整村推进、产业化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三个重点,积极推行 “产业结对帮扶”,实施扶贫攻坚规划和“四个一”工程,加大果园的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建设,在南山路沿线员湾、张寨和张坡三个示范点建成优质果园3000亩,在南山双石村堡子梁流域规划优质建园2000亩,在张寨村规划优质苹果基地建设1500亩。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双联行动,加快推进富民步伐,在南山公路36公里、寺魏路魏店段13公里沿线两侧、荒山荒坡和流转土地区域,栽植苗木53500株,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班子成员,深入麦积、甘谷和武山相关乡镇农贸综合市场进行学习取经,同时聘请专业设计公司,采取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一乡两集市”及三县交界商贸重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集功能完备、安全卫生、机制健全、信息灵敏、交易方式先进、运行规范、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农产品集贸市场,达到建一处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