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好了,村里有了农技服务员,我们有什么困难问题,农技服务员总能及时帮助解决,真是太好了!我们也学会了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等果园管理新技术。”秦安县郭嘉镇槐庙村果农赵田娃说道。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秦安县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具体问题抓起,围绕破解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不想干事、不会干事等突出问题,以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有效载体,依托村级农技服务平台,全力突破服务农民道路上的各项“梗塞”,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
一是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优化服务功能。针对全县农业科技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建成秦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并为每个试点村配发了电脑、数码相机,接通了电信宽带,搭建起覆盖整个试点区域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总访问量已突破17万人(次),注册农户达到2748人。从县级农技机构中选聘39名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精、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技人员到试点村担任农技特派员;成立由8名果树技术过硬、群众公认度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一个乡土专家服务队,作为农技特派员的补充力量,对村级农技服务员和种植大户进行巡回指导培训;还邀请省花卉果树研究所、天水师范学院、天水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和县农口部门的业务骨干,举办8期集中培训班,对村级农技服务员进行果树实用技术、计算机操作、资金报账等方面的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组团现场指导,集中异地观摩。组织村级农技员采取散发资料、以会代训、上门讲解、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指导种植大户,切实提高了农户的科技素质,使各种先进的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第一线。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种培训资料8400多份(其中村农技员自制培训资料1600份),光盘课件380张,果树病虫害防治图谱2460册,举办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38期次,培训农民7800多人(次),发展科技示范户850户。组织乡土专家服务队及各村农技员深入到千户乡四坪梁果园基地,在现场手把手地指导当地种植户开展果树嫁接,统一对该区域内的3300亩果园进行枝接换优。组织全县164名村农技员和43名种植能手分别到刘坪乡何湾万亩桃园基地、陇城镇西番坪基地、五营乡卧牛坪果园基地、柴家山绿康林果科技中心进行观摩学习,使农技人员与种植大户开阔眼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三是全面推行包村联户,及时发布信息。全面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农技推广责任制,村农技员和农技特派员人均联系10户以上种养大户,由种养大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结合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将试点区域内的示范点分解到每位农技人员,由村农技员和农技特派员统一建立果园档案进行指导管理,全县已建成农技人员责任基地28处。建立双向对接联络机制,制定农技人员工作日志和服务台账,印发农技人员联系卡,设立公示栏和农技服务交流箱,加强对农技人员的监督管理,便于和农户进行相互沟通联系。各村农技员借助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农村气象、果园管理、产品供求等各种农情信息。在低温霜冻灾害来临前,广大农技员及早发布信息,扎下身子和农户一道蹲守在果园当中,及时指导果农加强监测,进行秸秆熏烟、开启防霜机等有力应对措施,使果园灾情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四是探索多元化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积极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形成了多种模式并存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刘坪、郭嘉、兴丰等乡镇,依托已成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村级农技综合服务社,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农技综合服务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在五营、陇城等乡镇结合土地流转,与新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盈动果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由村级农技服务员负责企业基地内的全程技术服务,既解决了企业技术短腿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技员的收益,形成了“龙头企业+村农技员+基地”的模式;在陇城镇的凤尾、上袁等村引导富余劳动力成立街亭农业专业服务队,把公益性农技服务与市场化的农资经营进行有机结合,按照“政府引导、群众点菜、科技送餐、企业买单”的思路,创建了“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技企结合、技物配套、农资农技双连锁、综合配套服务”模式,为娲皇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航天蔬菜基地开展耕、种、收等生产服务,进行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喷药、统一采摘,既满足农民需求,又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了农户与龙头企业的互利双赢。
秦安县探索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切实管用的服务,有力提升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