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贯彻落实省、市“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主题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秦安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示科学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开设《秦安:科学发展谱华章》专题栏目。
秦安:文化惠民奏响幸福乐章

(兴国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上,城乡居民踏着轻快的节拍翩翩起舞;农村文化活动室中,村民们唱歌下棋,其乐融融;生态公园里人流如织;农家书屋内书香四溢……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大力实施,秦安县城乡居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诸多变化,而在文化大旗飘扬的猎猎声中,幸福生活也在一点一滴地累积、凸显……

(农家书屋)
党的十七大以来,秦安县积极实施“旅游拉动”战略,依托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女娲文化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丰富艺术创作,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建立了一批拥有地域优势的文化产业基地,全县文化事业呈现出健康繁荣的发展态势。

(葫芦河生态公园)
文化设施逐步改善。近年来,该县先后建成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安家园子和凤山公园休闲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完成了投资1500万元的上关明清一条街改造工程;总投资2431万元的葫芦河生态治理二期工程基本完工;投资1100万元,实施了凤山公园蓬莱阁的修缮,西面山体加固工程,修建了上山游步道等工作。通过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建成了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的秦安县宣传文化中心大楼;建成了千户、王窑等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乡乡都有文化站”的目标;在428个行政村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层级服务点;建成总投资1070万元的农家书屋428个,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争取国家和省上“十二五”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设备资金638万元,覆盖932个自然村、20720户,在432个自然村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8万农民群众;组建了25支农村电影放映队,确保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普及率达100%。

(新年音乐会)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秦安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工作的需要,致力于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并精心组织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秦腔名家演唱会、小曲演唱会、社火汇演、农民运动会、新年音乐会和“红歌唱响秦安”等各类文体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和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对各类农民自办文化进行了扶持引导,形成了叶堡乡叶堡村、莲花镇和王窑乡何沟村的秦腔业余演出队;为县剧团购置了服装、灯光等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县剧团的演出装备水平,目前可完整上演100多出剧目,年均演出达410多场(次)。

(秦安小曲)
文艺创作繁荣发展。近年来,该县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创作了一批地方特色浓郁、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文艺作品。《杀鸡宰鹅》先后获甘肃省第六届敦煌文艺三等奖和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小型剧本二等奖;《草根》在全省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创剧目调演中荣获二等奖;陇城镇高抬社火《伏羲画卦·女娲补天》在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荣获银奖;书画作品《草原情》、《青青草原》、《守望者》等荣获全国大奖;创编的县歌《我爱我的家》、《桃红大地湾》,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人民热爱秦安,建设秦安的热情;创编的秦安小曲剧《情系学子》和《三月春风》分别获“中华颂”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作品大展二等奖和三等奖;秦安小曲和女娲祭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秦安县和王尹乡分别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整治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国家和省、市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坚持繁荣与规范并举,狠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文化市场以歌舞娱乐、图书零售、音像制品、印刷业、“网络”等8个行业为主,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达近200户,从业人员1500多人,为满足全县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坚持日常监管志集中整治相结合,高度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整治网吧、图书和印刷市场,充分发挥“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安家园子广场)
秦安,正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以构建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体系为平台,为打造人文秦安、和谐家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社火汇演)

(凤山公园人工湖)

(乡村文化广场)

(大众步行街)

(秦安小曲下乡演出)

(上关明清一条街)

(农村自乐班)

(兴国文化广场)

(凤山公园)

(秦腔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