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秦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王东红同志所作的县委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回顾了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秦安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未来五年秦安的科学发展描绘了恢宏壮丽的蓝图,与会代表感触颇深、倍受鼓舞。9月20日上午,记者针对报告内容采访了多位基层党代表,他们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感想、看法和认识。

党代表郭亚军来自农村基层,现任莲花镇郭河村党支部书记,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报告非常具有前瞻性,特别鼓舞人心,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新秦安的壮美画卷,未来的秦安必将是一个经济更发达、实力更强劲、形象更靓丽的新秦安。同时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基层代表,我也深切感受到这几年我县在扶贫攻坚、支农惠农、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次会议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扶龙头、促增收”的总体思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这个思路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方设法推进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说明县委、县政府在持续关注、积极解决“三农”问题,这对于一个基层农村干部来说,干劲变大了,信心更足了。

党代表、千户乡乡长王江岐对报告中提到的大力推广“梯田+节灌+林果+全膜+路网”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深有感触,他认为县委、县政府的这一英明决策立足县情,符合实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旱作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是惠农、富农、强农的有效途径,它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千户梁旱作农业示范点距秦安县城18公里,海拔1250米,涉及千户乡的千户、四坪等7村2701户11730人。围绕“四化” 目标,坚持“五个结合”,在新修梯田内栽植优质苹果6800亩,套种全膜玉米5500亩,新建集雨场7500平方米,区域内布设集雨节灌水窖400眼,整村推进,硬化路面,区域内形成了路成网、田成方、林成片的格局,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通过本次大会我们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鼓足了干劲,我们一定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带回去,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从实际出发,为全县发展旱作农业树立榜样、积累经验。

党代表王明系王尹乡党委书记,他说:王东红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操作性强,对今后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林果业作为我县的特色产业,如报告中所说,“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王尹万亩优质蜜桃标准化基地涉及付山、胡坪、马河三大流域,包括兴丰乡燕湾村,云山乡潘河村,王尹乡郭山、付山、尹川、张底、胡坪、南瓦、郝康、孙湾、马河、李磨、赵梁等13村面积10000亩,其中付山流域6000亩、胡坪流域2700亩、马河流域1300亩,春季按照蜜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打破农户土地界线,统一放线,统一调桃优良品种栽植,完成了4000亩蜜桃栽植任务。我们要在党代会的巨大鼓舞下,在工作报告的宏观指导下,做大做强做精林果产业,走好路子,打出品牌,为我县社会经济的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党代表白孝忠来自教育战线,当校长已经好几年了,十分熟悉教育管理和学校教学,他对报告中的教育部分的叙述非常关注,认为报告中“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加大农村中小学改建、新建力度,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这几句话,可以看做是秦安教育未来五年的纲领性指导意见。他说:“两基”工作是今年教育的重要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严格实行“县、乡镇、村、组”为一线,“教体局、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为一线的“双线”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领导配合抓、负直接责任,工作人员直接抓、负具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综合目标责任体系。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两基”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工作进展顺利。西川中学作为一所城郊农村完全中学,始建于1967年,原名“东风学校”。以“勤奋团结,文明进取”为校训,形成了受教育者德育人人合格,智育高质量,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特点。学校将以秦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两基”工作,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