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工业强县”战略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培植地方财源、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完善服务机制,全力搭建发展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

招商引资成果喜人。“十一五”,秦安县紧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吸引投资,引进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招商引资规模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县共签约项目22项、涉及资金3.4亿元;2007年全年共签约项目30项,拟引进资金11.7亿元,实际到位引资额3.2亿元;2008年全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2项,拟引进资金12.385亿元,实际到位引资额6.5亿元;2009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按照“突出一个重点,围绕四个资源,瞄准四个方向,解决两个问题,实现四个突破”的思路,通过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机制、转变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网络、加大宣传力度等行之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8项,拟引进资金16.91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达9.05亿元。2010年,全县共落实国家投资项目300项,总投资6.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5.4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6项,总投资28.4亿元,到位资金5.7亿元。这些项目的成功引进,对加速工业强县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工业园区“绿”意盎然。近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把工业园区建设摆到事关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层次运作、高标准建设”的基本要求,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滚动发展的总体方针,不断加强管理服务,完善基础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使工业园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乡镇企业示范园区5个,其中: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1个,占地总面积126.27公顷,有336家企业入驻园区,从业人员13228人;共完成产值8.24亿元,增加值2.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2亿元,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9亿元,上缴税金121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拉舍尔毛毯、铅笔、纸箱为主导产品的何川轻工纺织工业园区,以果汁生产、粉条加工为主导产品的安伏-叶堡工业园区,以塑料加工为主的西川工业园区,以制鞋、服装、小商品加工为主的蔡店工业园区,以建筑建材为主的莲花工业园区。五大工业园区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公共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客商投资兴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聚宝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为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规模企业蒸蒸日上。“十一五”期间,秦安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依托小商品市场和特色产业,先后扶持发展了兴国毛纺织有限公司、银星毛纺织有限公司、金黄河笔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小型骨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进建成了长城果汁、冠源果业、盛源花椒、泰达印务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轻纺工业为主导,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县域工业体系。

2010年底,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145户,从业人数16429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5.9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从业人员2600人,实现工业产值4.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3%。完成工业增加值1.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50.1%,产品销售率达到98.91%,实现出口创汇9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