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在线聚焦位于秦安县凤山公园的太白祠)

(由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苏步青先生题字的“太白祠”)

四川江油每年都举行李白国际文化节,大打旅游文化牌,那座城市无处不流荡着李白气息。去年8月,湖北安陆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了以“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为题的宣传片,立刻招来江油的一片讨伐声。对于四川、湖北两地争李白故里的“战争”,以李白故里为荣的我省天水文化界人士也“忍无可忍”,他们搬出众多史料,证实李白故里在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李杜祠”旧址)
明代玉泉观李杜祠曾是全国惟一
位于天水市北天靖山麓的玉泉观又名崇宁寺,始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在玉观泉工作数十年的玉泉观文保所副所长赵昌荣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玉泉观名胜古迹的挖掘与研究。
3月27日,赵昌荣接受记者采访时,翻开他以前曾公开在刊物上发表过的《李杜祠史话》介绍说,李杜祠原位于玉泉观选胜亭西侧高处。其地平坦广表,祠宇甚多。祠前有堂,名“大雅堂”。“诗仙”、“诗圣”合祀一祠,这在全国仅此一家。赵昌荣解释说:“于天水而言,李杜祠在此有着独特的含意。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天水),而杜甫则于唐乾元二年(759年)流寓秦州,鉴此,因两位伟大诗人都与秦州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令后人无法割舍。”
据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杜祠建立后,历代官宦屡加修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初八,秦州发生8级大震,“李杜祠经震后‘摇落丘墟,几同没灭’。”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巡陇右道宋琬在旧址上重修祠宇并建一亭,取杜甫流寓秦州诗作,聘请名家集王羲之等名人书法、刻石34方,列于其壁,即为后人称作的“二妙轩”碑。乾隆四年(1739年)秦州知州李金宏重修李杜祠。同治十年(1871年),分巡巩秦阶道董文焕在以往基础上再扩拓修葺。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组祠宇建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被拆毁或坍塌。
“到了一定时候,玉泉观恢复李杜祠建筑是迟早的事!”赵昌荣语气肯定地说。

李白遗失之作载于清代编纂《古秦州志》
王耀老先生多年从事文秘、教育工作,同时矢志于故乡名胜、文物、古迹及其文化渊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天水史学爱好者之一。
据王老先生介绍,乾隆29年时任秦州知州费廷珍撰修的《直隶秦州新志》第十二册卷之十一,记载着与天水有密切关系的古代著名诗人诗作,其中除李白的其他诗作外,没有收录在《李太白全集》里的《南山寺》(即今南郭寺)诗也赫然在列。诗曰: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书上有小注说:原诗镌在(南郭寺)塔顶小石上。
王老先生讲,据史料记载,南郭寺镌有这首诗的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亦称隋塔。宋朝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僧人惠宝重修涅殿宇时一并修葺“砖塔”第二级时,奇迹般地发现了塔身顶部嵌有一块小石碣,碣上镌刻着这首诗,但未注明刻制年代。据《秦州志》记载:此诗系李白之作,“诗碣藏于古塔顶端,小石今亡”,很久未被人们发现,故未被《李太白全集》收录。李白诗碣被发现后,被南郭寺住持僧人惠宝抄录流传,嗣后又将诗碣嵌入修复后的塔顶。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寺与塔曾多次维修,诗碣不知去向。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住持僧人了然和尚撰写的《重建南山寺护国禅林院碑记》中记载:青莲所作《南山寺》诗。结合清代知府费廷珍的《秦州志》记载,《南山寺》诗确属《李太白诗集》外遗失之作。据王老先生考证,费廷珍主持编纂的这部志书在当时最具权威,该志在记载“南”诗时做过考证,绝不会将别人的诗记在李太白名下。


立传修谱李白故里在秦安有籍可考
3月28日,秦安县志办主任王广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明嘉靖《秦安志》中写道:“(秦安)故自庖羲氏开辟,已为成纪地。”另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广之父李尚担任“成纪令,因居成纪”,这是陇西成纪李氏之始。清康熙年间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全唐诗》,清代著名学者吕星垣作《补唐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关于李白家世,均沿袭“陇西成纪”之说。明代秦安籍进士胡缵宗所撰的《秦安志》、《权载之诗序》等史书中,都明明白白写着:“李白系陇西成纪人”。因此,在秦安现如今馆藏的《秦安志》中,李白传记写在其中。

“秦安兴国镇李家河村李姓族人珍藏着一副马鞍,世代相传,传说此为西汉飞将军李广的遗物。每当逢年过节时,他们就十分恭敬地将马鞍‘请’出来,顶礼膜拜。这些李广的后裔们以最原始的方式表达对先祖的怀念。”王广林在用目前秦安的人文环境解读李白故里时如是说。

随后,记者在郭嘉镇槐川村村民李培根家中,看到父亲李秉章去世前传给他的《李氏家谱》,记者粗略地翻看了一下发现,上面载录了上至秦秋时期起至今的上百代陇西成纪李氏名单,李广、李白等位列其中。

名人回应文人传承令人感动
天水籍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的《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一文刊发后,在天水引起如此大的响应,出乎雷达先生的意料。3月25日,雷达在自己的博客中回应此事时说:“甘肃天水当地的反应之强烈,特别是民间自发举行了万人签名正名活动,是我始料不及的。这充分显示了他们对李白,对家乡,对民族文化传统及其瑰宝的热爱。”

王耀老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水历史文化悠久,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先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把它修葺好,保管好,传之子孙后代是历史赋于我们的光荣,更是一份郑重的历史责任。”(本报记者 王兰芳)

(3月27日,天水在线走进李白故里秦安,走访有关专家学者,踏寻太白祠、李氏宗祠,寻找李白先祖生活的痕迹,为李白故里正名。)

(位于秦安县凤山公园中的李白画像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