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撑起一片蓝天
——秦安县抗震救灾工作纪实(一)

(配图:天水在线)
这是一场猝不可防的巨大灾难!
这是一曲战天斗地的憾人壮歌!
“5·12”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波及秦安,造成了人员伤亡,山体滑坡,危房受损或倒塌。据统计,灾害造成全县17个乡镇,15452户77268人受灾,1人死亡,8人受伤,1938户5834间民房倒塌,101144户29856间民房受损,3334户10606间形成危房,有233所学校受损,29间561平方米校舍倒塌,1810间43508平方米校舍损坏,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经济损失达1.03亿元。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秦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应急,紧张有序地组织开展了各项防震救灾工作。5月12日下午3时许,县委书记陈天雄、县长王东红等县上四大组织领导立即赶到县地震局了解震情,商讨应急措施,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抗震救灾临时指挥小组,在手机等通讯工具无法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固定电话与各乡镇进行联系,了解受灾情况,并指导各乡镇立即组织干部职工,分赴村组,深入农户察看灾情,应急救灾。同时,县上领导带领民政、地震、国土资源等部门负责同志立即赶赴受灾较重的兴国、叶堡、西川、刘坪等乡镇,深入村组农户,察看灾情,慰问受灾农户。组织公安、交警、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迅速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巡查排摸,了解掌握震灾实情,做好救灾应急准备,开展排危抢险和人员救护工作,在第一时间转移疏散受灾群众,保障了城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及时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5月12日22时46分余震发生后,针对室内人员外出多、情绪相对不稳定的现状,县上领导就进一步组织疏导、做好群众思想稳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地震、广播电视、中小企业等相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发布地震信息,引导群众掌握地震防范和自救措施,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及时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公安部门加强昼夜值班,组织200多名干警出动,不间断地进行城区巡逻,动员各乡镇、村组干部同基层派出所干警一道,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避免和防止因人员防震外出而引发治安案件,确保社会稳定。5月12日晚,县委书记陈天雄、县长王东红先后深入县医院、一中及人群聚集地巡察直至5月13日凌晨3点。
一边及时应急,一边及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5月13日上午,县委书记陈天雄主持召开有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发改局、教体局、卫生局、扶贫办、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交通局、民政局等18个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防震救灾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各乡镇加强昼夜值班,搞好信息联络,完善应急措施,储备救灾物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成立了17个工作组,由县上四大组织包乡领导带队,于当日奔赴各乡镇,深入村组农户和学校医院查看灾情,慰问安抚灾民,组织群众开展抗震减灾和生产自救。及时进行安全监测。组织民政、国土、建设等部门和各乡镇开展灾情调查核实工作,对危险山体、建筑物进行严密监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月18日,根据全市抗震救灾紧急会议精神,县上成立了由县长王东红任总指挥,县委书记陈天雄任政委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全县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组织宣传、治安保卫、医疗救护防疫等12个专业组,同时,针对四川余震时有发生,波及秦安,震感明显,震情仍未消除的情况,指挥部办公室通知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驻秦各单位要高度警惕,加强防范,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0”报告制度,切实做好抗震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同时,按照四级地震应急响应,启动了秦安县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各专业组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细化了应急预案,组建了通讯、供电、供水、交通、医疗、地质灾害等10个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调度抽集了应急救援车辆,制定了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县财政前期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储备物资,目前正储备抗震救灾粮食600万斤、面粉70万斤、大米2万斤、食用油7万斤,储备各类药品55种价值76.7万余元,并储备了帐篷、铁铣、手电、雨衣、彩条布等一批物资。全面开展灾情排摸工作,县上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镇和部门领导包村、包户责任制,组织干部深入乡村、企业、学校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监控,及时清理山体塌方,及时排除各种险情,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县上制定出台了《抗震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组织安监、消防、国土、建设等部门对全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发现事故隐患13处,及时督促进行了整改。至目前,共转移安置群众6022户29510人。妥善安置受灾学校师生。为了确保师生安全,针对部分学校校舍、围墙、大门等损坏严重的情况,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所有学校建筑物进行了排查,对受损较轻的校舍、围墙及时进行了加固,对严重受损,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封存、停止使用,并在校园内画出安全警戒线,划定师生活动范围,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对倒塌或已封存校舍的学校,采取分流、分班、复式、租借或搭建帐篷等办法恢复上课,即周边临近内有接纳学生条件的学校,统一安排分流学生到周边临近学校;周边临近内设有接纳学生条件的学校,采取同年级学生合班上课,不同年级学生复式上课或租借房屋恢复上课;确实无条件的,搭建帐篷安置学生上课,目前,学校共搭建帐篷162顶。通过以上措施,共安置兴国二小等41所中小学校的师生9587名,确保了教学秩序的正常恢复。

与此同时,县上还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了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人员进村入户,慰问受灾群众,组织广大群众开展亲邻相帮、生产自救,为1名死亡、8名受伤人员家属发放慰问金1.2万元。并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为了确保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及时调整县级财政支出审批拨付程序和支出结构,从严控制和压减与抗震救灾无关的一般性支出,对上级下达和县级安排的救灾资金,当日内拨付到位,保证了救灾资金的快捷、畅通和足额到位。同时,于5月17日组织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民政局、审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的紧急通知》,从救灾资金和物资的接收、分配、发放、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外公布了抗震救灾投拆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安全、有效使用。目前,全县共下拨省、市、县抗震救灾资金311万元(其中省级141万元,市级70万元,县级100万元),市粮食局、商务局、民政局为该县送来方便面、彩条布、帐篷、棉衣、棉被等物资1871件套,用于受灾群众倒塌房屋,恢复重建补助和灾民生活应急救助。救灾资金已按照村民评议、村委会审核、乡镇政府审批、县民政局审定的工作程序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