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麦积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提升能力、加强监管、保障安全为主线,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夯实基层基础,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确保了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菜篮子”、“米袋子”安全。2016年上半年,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1123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328户次,责令整改26户,立案10起,罚没款23.8万元,其中,罚款总额21.5万元的3起食品违法案件正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一是上下携手,打好“责任拳”。针对辖区监管领域点多面广、监管力量薄弱、执法力量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全区范围内推行食药监局所联动执法办案机制,在联动形式上有局所联动、所所联动,在联动时机上有日常联动、专项联动、紧急联动等。通过执法联动实践,互相学习与执法经验交流,推动全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水平的全面提高。强化行刑衔接,与公安机关签署“打击经济犯罪与促进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坚持“信息与资源共享,加强配合与合作”的原则,在预防打击各类经济犯罪上建立联动机制;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严厉打击食品制假售劣行为的行刑衔接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与各乡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所签订责任书,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层级管理和责任追究制,保证监管职责履行到位。同时,严格行政审批,强化认证管理,今年上半年共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416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17户、食品摊贩登记卡20余户。

二是齐心协力,打好“排查拳”。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坐标式定位”的巡查监管模式,力求日常监管网格化、痕迹化、常态化、规范化。加大小作坊执法检查力度,建立食品小作坊基本档案。整合扶持农村食品经营户扩大规模,鼓励规模较小及硬件条件不达标的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整合资源,逐步淘汰农村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加大农村食品经营户无证经营监管力度,对无证经营、证照不全的食品经营户,责令其完善经营手续后合法经营。今年上半年年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 186 户次,责令整改40户,督促 62家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落实主体责任承诺书》;检查食品流通户1609户次;检查餐饮服务经营户4812户次。同时,以“带出一个好队伍,形成一套好制度,营造一个好作风,形成一个好机制”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棠、新阳等7个基层食药监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并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党员固定活动日”为契机,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升监管队伍业务能力。

三是严管重改,打好“整治拳”。重大节假日期间积极开展对糖果、肉类等重点食品和车站、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大检查,共检查餐饮单位362户次。深入开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婴幼儿奶粉、粮油、酒类等食品专项整治,从严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932人次,检查监管企业524家次。对地质宾馆、怡心阁等酒店安排专人专岗进行驻点保障,填写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评估报告,对餐单进行一一查对,确保了伏羲文化旅游节、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各项会议活动食品安全万无一失。制定了春季学校幼儿园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共出动执法人员314人次,检查校园及其周边食品经营户89户次,检查校园及周边餐饮单位117户次,责令整改7户,监督抽检快捡食品6批次。净化旅游市场,对甘泉、麦积所有农家乐全部张贴文明餐桌倡议书和警示标语,共提交换证资料103户,换证率达86.5%。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全区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登记43例,均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餐饮具消毒保洁管理,检查餐饮服务单位520户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664人次,责令整改30户,责令停止使用6户,警告20户,切实做到了清查整改对象的全覆盖,不留任何死角。

四是创新机制,打好“应急拳”。加强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升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修订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了突发安全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快速反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处置,制订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无缝链接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围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危险源排查和监控措施,治理大隐患,防止大事故发生,推进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及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落实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机制,并及时将排查整改结果建档、分类、归档,扭紧排查监管责任阀。同时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隐患销号管理制度,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到位验收合格后再予以销号,切实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