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特约记者 吴全辉)尽管目前已是寒冬时节,但花牛镇南山苹果基地精品示范园里仍是一派繁忙景象。“今年苹果收入比去年要好的多,果农的积极性更加高了,现在我们正抓紧时间对果树进行一次彻底浇灌,这对明年的结果非常重要……”,果农武正全丰收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麦积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用工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南山苹果、北山葡萄、三新阳地区高效农业和畜禽养殖“两山一片”建设成效显著,以果品、畜牧、蔬菜为主的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优势凸显,现代农业初具规模。

果品业:从“分散栽植”到“做大做强”
在麦积区一说到果品,人们首先会想到引以为豪的“花牛苹果”,因其色泽鲜美、个大皮薄、汁多肉厚、浓香可口等特点而驰名中外。然而,过去花牛苹果以家庭分散栽植的经营模式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近年来,作为农业大区的麦积区在促农增收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果品业发展模式。
按照“做大苹果、做强葡萄、做优百果”的发展目标,麦积区先后建成城郊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全国最大的不埋土越冬山地葡萄基地——社棠中山流域万亩葡萄基地,山东威龙集团三阳川六万亩鲜食葡萄出口基地初具规模。在其辐射带动下,该区建成万亩以上果品重点乡镇13个、千亩以上重点村136个;发展以果品深加工、营销为主的长城果汁、德盛公司等龙头企业20多家,果品经纪人1.5万人;新建果品批发市场15处、千吨级以上恒温库10座,年贮果品能力达6.5万吨。该区产、供、销一条龙,贮、运、加一体化的果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该区的“花牛”苹果、“下曲”葡萄、“长城”果汁等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独具优势,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花牛”苹果荣膺第五届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和“中国优质农产品”金奖,“下曲”葡萄通过国家AA级绿色食品认证,“花牛”苹果和“下曲”葡萄均获得“中华名果”、“中国知名特产”称号。元龙花椒、伯阳鲜桃、新跃红杏等4个果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花牛苹果”、“下曲葡萄”、“新跃红杏”、“伯阳鲜桃”、“元龙花椒”、“甘泉大樱桃”、“立远板栗”、“麦积核桃”等成为八大名优果品,推动了全区果品业的快速发展。
2005年以来,该区先后荣获 “中国果品产业龙头县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称号。2007年,该区果品面积达46万亩,实现了农民人均占有1亩果园的目的。总产量20万吨,总产值3亿多元。

畜牧业:从“粗放型养殖”到“集约化经营”
规模养殖是商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麦积区以规模养鸡为代表的规模养殖业逐步兴起,畜牧业从农业的从属地位脱离出来,形成了相对独立、能够帮助农民快脱贫、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畜牧业由粗放型养殖转变为集约化经营。
近年来,麦积区坚持从区情实际出发,围绕“把三新阳地区建成全市最大的高效农业主产区和全市最大的畜禽养殖示范基地”目标,规模化发展畜牧业,奖励扶持龙头企业和各种养殖小区,形成了以康晟公司、嘉信奶牛公司、维亚仔猪繁育养殖基地等为主的集养殖、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随后相继成立的博亚饲料厂、郁友公司、天一公司、绿野公司、丰登养殖场等,都为全区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畜牧业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利东公司、中泽公司、陇丰养殖场、彭海渔场和张白1号、2号养殖小区、瑞丰养殖小区、琥珀乡罗家村养殖小区等现代化养殖群体迅速崛起,畜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过不懈努力,麦积区规模养殖户已达到13844户,规模饲养各类畜禽108.52万头(只),发展规模养殖专业村81个,家庭规模养殖场172个,以生产、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11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 10个,畜牧业已真正成为该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该区已有10个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得到市级认定。“一品红”鸡蛋获得农业部禽蛋产品品牌认证,“康晟源”肉品获得省级猪肉品牌认证,九华山农业实验场(澎海渔场)获得省级水产产地认定。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蔬菜业:从“散户种植”到“做精做细”
麦积区三新阳地区光照充分,水肥和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是全市乃至全省农业立地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当地群众利用资源优势,自给自足、散户种植传统蔬菜的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该区紧紧依托天水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蔬菜种植业实现了从散户种植到精细化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经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种植模式,该区目前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技术为重点的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区域遍布全区山川的17个乡镇、254个村。据统计,今年种植面积58035亩,预计产量将达到84638吨。以五龙、新阳、琥珀、中滩、石佛5乡镇高山区为重点,建成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以三阳川川道地区和城郊区为重点,建成以露地香菜、菠菜、大蒜等反季节蔬菜为主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花牛、马跑泉、甘泉3乡镇的山区为重点,建成万亩无公害大葱生产区。由此,该区实现了蔬菜淡季基本自给,季节性调入调出量达到动态平衡。
在中滩镇张白村建成的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小区,引进的优良作物达11类33个品种,按照“甘蓝—架豆—大白菜”、“地膜马铃薯—大葱”、“大蒜—玉米—油菜”、“黄瓜—大葱”等种植模式,重点开展间作套种和复种,实现了高效作物一年多熟制栽培,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中滩镇以种植春提早和秋延后无公害优质蔬菜西瓜、甜瓜、黄瓜及辣椒、番茄、西葫芦等为主,建成优化大棚示范基地108亩、100座,亩纯收入均达1.2~1.4万元。
目前,该区在众兴菌业、德盛果蔬等贮藏、运销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带动下,在城郊及三阳川河谷川道等主产区完成种植蔬菜面积9.12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7.725万亩,日光温室和普棚蔬菜面积3.183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