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干任何事都得让老百姓拥护”
——陈宝生做客央视畅谈民生

本报兰州讯(记者 周丹波)兰州市委“治庸”计划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期间,党的十七大代表、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做客《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小崔会客》栏目,畅谈民生,共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兰州。10月19日晚,这一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005年以来,在陈宝生的创意和倡议下,兰州市着力探索和创新民主执政方式,畅通民意表达、诉求渠道,不断改善民生,相继实施了“治庸”计划、“一把手”上电视、万人评议机关、市民“金点子”征集、成立行政服务投诉中心、建立民情流水线、社区“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等一系列新举措,被专家和媒体称作“治政理事兰州模式”。节目现场,在主持人崔永元的采访中,陈宝生和几位特邀嘉宾从兰州市民最熟悉的牛肉面谈起,话题延伸至“治庸”计划、“一把手”上电视、再就业援助、大气污染治理、民情流水线及城市建设,征求市民意见、科学民主决策等,解读着兰州在治政理事、改善民生方面的全新理念和举措,展现着兰州近几年来发生的巨变。
兰州市“治庸”计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敢动真格,已有180多名干部受到惩处,大大激发了干部的精神状态,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对此,陈宝生说:“谁不治庸,就治谁的庸。”“治庸”是个激励机制,不是一棍子把人打死,而是激励干部真心诚意地为老百姓服务。
在陈宝生的倡议下,今年以来,兰州市街道社区纷纷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周定期接待群众,听取意见,排忧解难。通过这一工程,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吸纳群众建议,创办了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接送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四点半工程”,受到广泛好评。对此,陈宝生动情地说:“我们的干部知道一句话,这是我们要求他们要知道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体现在老百姓的脸上,要看老百姓脸上有没有笑容,如果老百姓脸上没有笑容,那是什么‘三个代表’?”
近两年来,兰州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肯定。就此,陈宝生说,兰州的城市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高楼大厦、主干道和标志性工程的改造、建设,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大改造、大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多地为老百姓考虑,解决民生问题,如行路难、如厕难等,给老百姓办这些事,老百姓自己最了解自身的需求,最有发言权。在节目中,陈宝生讲述了兰州市政府原来准备实施的东方红广场改造工程在征求群众意见时,因群众认为暂不需要改造,政府顺从民意,放弃了这一计划。他由衷地说:“我们干任何一件事得让老百姓拥护,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个人说了不算,老百姓说了算。要从决策环节开始他能参与,推进的过程他能参与,最后评判的结果他也能参与,那他才能满意,这就需要倾听民意。”
在节目结束时,面对一幅寓意深刻的以陈宝生为主人公、机电员接电线的漫画,陈宝生真诚地诠释:“这幅画和我的工作经历有关,我曾经当过邮电局的机电员,就是修电话,接电线,电线断了,要接起来。”他说:“我想这幅画的意思:电线是一个通讯的工具,通讯就是沟通,沟通信息,了解民情,把党和政府与老百姓连接起来。信息了解了,决策正确了,老百姓拥护了,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其实它就是一条线,什么线呢?我们执政为民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