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现场
迅速出击
本报永靖讯(实习生殷晓丹记者孙海峰)2006年全省水上联合搜救演习7月11日在刘家峡水库举行,此次演习主要有消防灭火、人命救助及检阅仪式三项演习和表演科目。
上午10时40分,演习在三颗信号弹升空后拉开了序幕,按照交通部要求,参演的36艘船舶为第二届“中国航海日”鸣笛一分钟。在模拟船只失火的救援和模拟人命救助及物资打捞的演习中,临夏回族自治州地方海事局命令水上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边指挥巡逻的海事搜救艇和附近的搜救船只立即驶来进行救援,并立即通知永靖县急救中心;同时,甘肃省地方海事局也启动了《甘肃省地方海事局水上搜救应急预案》。接到搜救中心救助命令后,正在巡逻的海事搜救艇和正在附近水域航行的船舶很快赶到现场。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灭火救援和打捞落水者及物资工作圆满结束。
甘肃省举行首次水上联合搜救演习
兰州晨报

刘家峡“浓烟滚滚”
刘家峡“浓烟滚滚”36艘船舶参加
7月11日上午10时40分,随着3颗信号弹腾空而起,由省地方海事局、临夏州交通局、临夏州地方海事局联合举行的我省首次水上联合搜救演习———船舶“失火”、游船游客“落水”及搜救队伍检阅仪式,在刘家峡水库祁家渡口至李家塬头水域拉开序幕。10时40分:“向阳1号”“失火”
“我是‘向阳1号’船长潘尚林,我船在刘家峡水库祁家渡口上游1公里处失火,我正在组织自救,但无法控制火势,请求救援,请求救援。”7月11日上午,刘家峡水库碧波荡漾,晴空万里,但在10时40分,祁家渡口上游1公里处“向阳1号”船舶突然“失火”,火势猛烈,滚滚浓烟直冲蓝天。临夏州地方海事局值班副局长、水上搜救中心应急成员张心瑞接到水上求救信号后,随即下达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并向水上搜救应急的船舶、海事巡逻艇、医院、应急民兵等发出通知,要求立即赶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10时44分:搜救人员到达灭火
接到临夏州水上搜救中心的救助命令后,在附近水域巡逻的海事巡逻艇及正在航行的6艘船舶,从不同方向在4分钟内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永靖县派出的消防车、救护车也相继赶到。面对大火,参加紧急救援的船舶喷射出的水龙一齐扑向火点。经过10分钟的紧张灭火,“向阳1号”“大火”终被扑灭。事故船被拖往刘家峡大坝码头修船点进行维修。
11时01分:
“快乐号”5乘客“落水”
“向阳1号”“大火”被扑灭后,刘家峡库区水域又恢复了平静。游船上的游客继续享受着畅游的愉悦。但是,谁知“祸”事又来了。11时01分,临夏州地方海事局水上搜救中心又接到“快乐号”游船的求救信号。该船在祁家渡口水域锚泊时突然遭遇洪水和大风袭击,有5名乘客和一部分物资落水。
11时03分:“落水者”全部获救
接到游客“落水”的求救信号后,临夏州地方海事局水上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命令附近水域的所有船舶赶往“事故”地点救助。2分钟内火速赶到现场的8艘船舶经过不到1分钟的紧急施救,5名“落水者”被全部救起。
联合演习:36艘船舶参与“战斗”
据省地方海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习主要为了检验《甘肃省水上搜救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全省海事部门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平和处置水上突发事件的能力。参加此次水上搜救联合演习的船舶有36艘,其中有省交通厅投资80万元购置的最大航速43公里/小时,我省航行设备最新、搜救功能最全、科技含量较高的海事搜救艇。在演习结束后,参加演习的船舶列队编成“一”字型和“S”型接受了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领导的检阅。
据悉,参加和观摩此次演习的有永靖县交通局、公安局等及交通部规划院水运所、上东海事局、省安监局等40多家单位。本报记者张隆实习生张连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