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汶川地震不仅让人民生命财产承受了巨大灾难,也给震区文物古迹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据文物部门统计,此次我省因地震损毁无法修复的文物有288件,绝大部分是非常珍贵的陶器、瓷器等。因地震受损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包括礼县大堡子山秦先公墓葬遗址、天水麦积山石窟、天水仙人崖石窟、武威文庙等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震后,甘肃文物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对震区文物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整理,一场空前的文物保护工程开始启动。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同意,礼县将在今年抗震救灾工作后期新建一座19000平方米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秦人发祥地
很多史料证实:礼县乃秦人发祥地,始皇故里。近年来,随着在礼县大堡子山发现了大型秦公墓之后,赵坪村又发现了多座秦贵族群墓,揭晓了“西垂陵”之谜。礼县拥有着省内独一无二的秦文化博物馆,馆存的3000件文物多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在国内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先祖大骆及其子非子在这里牧马养畜,繁衍生息,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非子得到周孝王赏识,赐姓嬴,封秦地为周朝的附庸,建邑秦亭(今张家川县境),为周朝牧马。又以大骆另一妻申侯女所生之子成为大骆适嗣,居住在西犬丘故地。成及其子孙与戎族为争夺生存环境,在这里展开了长期争斗。公元前842年,西戎攻灭西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命非子后秦仲征伐西戎,秦仲又于公元前824年被西戎所杀。周宣王招秦仲长子庄公兄弟5人,统兵7000,攻破西戎,于是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居西犬丘故地。公元前776年,西戎又围攻西犬丘,秦襄公长兄世父率兵抵抗,被西戎俘虏。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周幽王于骊山下。秦襄公因拥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给陕西岐山以西土地,秦正式成为诸侯国。襄公之子文公继位后,于公元前763年东出行猎,至宝鸡附近千河与渭河汇合处营建新邑。数百年中,秦人在陇南的都邑西犬丘,先后有过犬丘、西垂、西垂宫等不同称谓,但地址未变。秦统一后至两汉,西犬丘又成为西县治所所在地,直到公元228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攻魏,兵败街亭后,撤兵回汉中时“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西县建置始消失。
秦人的长期活动,在这里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仅礼县境内经过普查建档的文物点即达107处,遍及东北部的18个乡镇。而大堡子山墓地群更是被研究者称为“墓群中的墓群,秦地中的秦地。”
大堡子山墓地
礼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大堡子山墓地位于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西汉水北岸,墓地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140米。清理发掘的两座古墓位于墓地中心部位,为南北并列、东西走向、中字形大型墓葬,编号为M2、M3。其南端有从葬的2座车马坑。M2全长88米,M3全长115米,两座大墓均有东、西两条斜坡墓道,墓室是上大下小的斗状,均设二层台,台上有殉人;皆开腰坑,坑内各殉犬一只、玉琮一件。车马坑呈东西向,辕东舆西。从已清理的编号为K1的车马坑残存遗迹看,坑内殉车4排,每排并列3乘。古墓已被盗掘一空。但从各方面透露的资料信息显示,该墓所出器物,包括装饰棺体的大金鸷金饰片,鼎、簋、椭方壶、编钟等青铜礼器,数量甚巨。用成对的大金鸷装饰棺体,当与嬴秦以鸷鸟为始祖图腾的宗教观念有关。关于两座大墓的主人,学术界有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等不同认识,多数学者认为是秦成为诸侯以后最早的两位国君,指秦襄公和秦文公。
近年来,随着出土的大量实物资料的不断丰富,对陇南秦人发祥地的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关于秦人先祖在陇南活动的史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大堡子山陵区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建秦文化博物馆
省文物局在《关于编制地震灾后文物恢复重建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在新一轮的文物恢复重建中,我省将采取“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的办法,即集中抢救修复全国重点和重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优先抢救修复濒危珍贵文物。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文物局局长马世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5·12”汶川大地震对礼县的文物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馆藏文物损坏了13件。另外在地震中,当地的博物馆、考古站、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等建筑、遗址也出现了墙体裂缝、房屋倒塌的现象,文物保护与珍藏失去了最基本的空间和物质保障,新建一处博物馆被当地政府提上了紧急日程。
在礼县受损的还有祁山大堡子公祠,这是当年诸葛亮七出祁山的地方,公祠里墙壁严重裂缝,部分参观点已经因为裂缝、滑坡不能对游人开放。“面对这样的损失,不得不让人痛心疾首,毁坏的文物,不管它是哪种级别,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无价的损失。”礼县文物局局长马世峰说。记者了解到,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同意,礼县将在今年抗震救灾工作后期新建一座19000平方米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