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西和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现场,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很熟悉。抢险救灾中,他不分昼夜,倾力调配物资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冒着暴雨和余震,帮群众搭建帐篷,为他们送去食品、棉被;灾后重建中,他走村串户进行调查摸底,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千方百计从群众的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方案。在他奔忙的路上,当他的父亲去世时,他因放不下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没有去见父亲最后一面……他,就是西和县抗震救灾总指挥、县委书记佘东鹏。
危难时,他最先出现在群众面前
5月12日14时28分,西和县受汶川地震影响波及,一时间水电气管网多处受损,通讯瞬间中断,道路多处塌方,大批民房倒塌……造成全县17.356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全县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8.979亿元。
那天,佘东鹏正在准备前往晚霞湖检查旅游开发工作,被强烈的震感所震惊后,他即刻意识到了此次地震灾害的严重性,立即安排有关领导尽快了解掌握震中及地震强度等情况,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16时30分,在察看完晚家峡水库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后,他又立即赶往大水街初级中学等十一所学校检查了解受灾情况,查看是否有学生伤亡。回到县城已是19时。20时30分,他连晚饭都没有顾上吃,立即连夜召开全县抗震救灾紧急会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全面安排部署全县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结束时,已是23时50分。他又驱车到姜席、汉源等乡镇受灾严重的村庄查看灾情。回到指挥部,已是凌晨2点多钟,他不顾一天的奔波劳累,在简易的防震棚里,多方了解全县受灾情况,并细化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学校恢复上课等具体事宜。13日上午6时,只睡了2个多小时的他,又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
风雨里,他为群众搭建帐篷
地震发生后的十个日日夜夜,佘东鹏总共休息时间加起来不足20个小时,截至5月15日,他跑遍了全县10个重灾乡镇的41个重灾村和50所学校检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全县16个整体倒塌的重灾村,他自己就联系了2个,查看灾情,发放物资,始终和群众站在一处共渡难关。
5月17日下午,正在抗震救灾一线指挥帮助村民抗震救灾的佘东鹏,听见天边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他仰头看了看天边翻滚的乌云,神情顿时凝重起来,此时他想到的是那些刚刚经历完地震灾害的受灾群众,他们的安危又再一次面临着危险。他赶紧叮嘱在阴坡村救灾的干部们立即对村子里的危房进行一了次清理,绝不允许村民在里面逗留。随即便和村民们一起搭建帐篷。20分钟后,瓢泼大雨向一片废墟的阴坡村泼了下来,一个个救灾的帐篷也在大雨中搭建成了。而此时,他的衣服已经湿透。顾不上擦一把脸上的雨水,他又急忙赶到他所联系的受灾最严重的姜席镇李山村,去看望村民吃的情况。
他和随行人员带着煤炉和面粉,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一步一滑地走了一公里多路,才将救灾物品送了到了受灾村民李满红家中,此时他的鞋子已经被泥泞糊住,全身湿透,灾民李满红感动地说:“这么大的地震,大家都躲在帐篷里,没想到县委书记还来看我们!家里所有的东西压在里面出不来,下这么大的雨,正愁着咋活呢,县上就送来这么多东西,真是不知道说啥好,县委书记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余震中,他谋划新家园的建设
截至6月1日中午,据地震部门测定,西和境内监测到仅6.0—6.4级地震就有5次。一些轻微受灾房屋成了危房,危房继续倒塌。佘东鹏心急如焚,他意识到只有尽早开始灾后重建,才能切实给灾区群众吃一颗定心丸,才能不让后半年全县经济发展受到太大影响
5月19日,在全县第四次抗震救灾紧急会议上他强调各部门要着眼长远,在全力抗震救灾的同时,不敢放松年初县上制定的66项重点项目,12件实事的落实,尽力做好经济发展和抗震救灾“两不误”。在此基础上,尽快启动落实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把灾后重建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同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结合起来,举全县之力,恢复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重要基础设施,重建美好家园。灾后重建工作第一步完成民房,教育、卫生等应急项目。目前,教育部门已优先安排重建资金400万元。重建工作启动以来,佘东鹏出现在各个勘测设计现场,指挥着重建家园的紧张战斗……
亲人去世时,他依然奔走于抗灾现场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县委书记的身影。连日来,佘东鹏的足迹遍布西和各个受灾区,查看灾情,安置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部署全县抗震救灾工作,安排抢修全县电力通讯设施,哪一个战场上都有佘东鹏操劳的身影。在灾难面前,他和全县人民携手同心,奋力克难,全县抗震救灾工作,紧张而有秩序,忙碌而不慌乱地扎实推进,在短短的几天里,西和县因5·12地震受伤的人员全部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遇难人员得到妥善处理,交通、电力、通讯全面恢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根本保障,全县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直到此时,佘东鹏的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谁也不曾知道,就在这个伟岸的身影背后,掩藏了一份怎样的款款挚情,深藏了一种怎样的浓浓挂念。当他沉着冷静指挥抗震救灾的时候,当他为灾区群众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心急如焚的时候,当他数天来昼夜不分调研决策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已数次接到70公里外老家的电话,说他年近七旬老父亲生命垂危。
平日里,佘东鹏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平时工作再忙,也要定期挤时间回家看望父亲,父亲生病更是经常寻医问药,殷勤探望。地震发生后,他只好把自己对父亲的深情化做深切的思念,他想,灾情缓解了,一定回家好好侍奉老人。不料,他父亲却在这时病情加重了,一面是病危的父亲,一面是受灾的群众,佘东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40万西和人民,因为他深知在抗震救灾的危难时刻,西和人民需要他。
在组织群众救灾的缝隙里,他通过电话简单地问候了父亲,电话中老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说自己感觉到不行了,希望能见儿子最后一面。佘东鹏在电话里向父亲简要述说了西和的灾情,并承诺过几天后来见父亲。不料,5月21日,老父亲溘然长逝。在得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后,佘东鹏强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和对父亲深深的愧疚,仍坚持召开了全县第四次抗震救灾紧急会议,部署安排全县彻底检查灾情,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大爱无言,大悲无声,就是这样一个在危难关头与人民群众紧紧站在一起的县委书记,在关键时刻舍小家,顾大家的普通人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他是西和人民抗震救灾战场上的急先锋,他是废墟上挺起的不屈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