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业,走服务社会之路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发展纪实(下)
在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记者看到了一份翔实的就业计划书。这份计划周密、安排到位的就业计划书,既显示了学院从上到下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也印证了这所学院连续几年稳居甘肃省独立学院就业率榜首绝非虚言。
学院针对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准确定位,积极谋划,内引外联,全力投入,倾注了全体员工的心血,学院制定了全方位的就业计划,努力确保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下面,就是这份就业计划书的一部分节录——
2009年3月至5月,学院积极参加省上举办的女子专场招聘会,并与各级人事部门、妇联、残联做好“春风送岗位”、“就业援助”工作。在就业岗位设置、办理就业手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与各人才市场加强监督,避免就业歧视;对女大学生、残疾大学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
2009年2月至5月,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实习制度,学院共有200余名2009届毕业生办理了外出毕业设计手续,大力开展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的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和扩展就业机会。学院积极联系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和拓展一批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2009年3月至6月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市举办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参加兄弟院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参加其它省、市举办的大型双选会
开展就业指导进校园、就业援助进高校活动。2009年4月至5月,联合省市有关部门,聘请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开展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面对面接触,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扶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就业。
开展大学生培训活动。2009年3月至6月,在大学生中开展各类资格考试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教师资格考试培训、礼仪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的相关活动等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项目,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
记者从经甘肃省人事厅统计公布的一组数据了解到,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超过90%,位居甘肃省独立学院就业率榜首。其中2005届91.06%,2006届92.10%,2007届90.07%。2008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4.56%,截至4月就业率为86.44%,名列全省非师范类普通高等学校第五,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2.96,名列全省非师范类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在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中技术工程学院被省人事厅授予“甘肃省非师范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王瑞祥院长说:“正是由于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坚持每年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开拓就业市场,才取得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成绩。”
在源头上打好基础
为什么这个成立不到十年的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省内名列同等学院的榜首呢?王瑞祥院长的一句话点破了其中的秘密:“我们是从源头上为学生的就业打好了基础。”
而这个源头,就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技术工程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培养“两强两高”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如此,有着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同时又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并努力实现较高的社会价值的毕业生,肯定是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
从深层次上分析原因,技术工程学院坚持以新机制、新模式、新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学院通过充分讨论和走访调研,已经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开始着手修订本科培养计划。修订后的培养计划,将更全面地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发展趋势,体现市场需求以及专业特色,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社会价值教育。
王瑞祥院长坚定地认为,“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健康生存和长效发展的生命线。”在近年的办学历程里,学院一直在努力探索并认真实践一个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他告诉记者:“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适合我院的培养模式,形成自有的办学、培养、专业特色,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输送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几年来,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培养模式的试点,这种积极的探索也为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就业选择注入了活力。
在工作中未雨绸缪
2009年,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社会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推销技术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以实现高就业率和人才的最大效用,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和价值,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正在大力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从而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学院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建立并不断完善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向低年级延伸,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把就业工作列入学院的重要工作日程上来抓,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漫步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学院就业服务活动的无微不至,各种宣传橱窗、宣传材料都在大力宣传国家、省上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相关精神。
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学院正在落实国家、甘肃省有关政策,鼓励我院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型企业、艰苦行业就业。其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进村(社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选拔上岗的政策宣讲活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充分就业,学院还持续举办各种就业讲座,为学生讲授择业技巧,进行应聘培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积极联系就业单位,多场次举办专场招聘会,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同时学院还为毕业生办理人事档案托管手续。
技术工程学院每年都派专人去各地企业进行考察,了解企业需求,认真分析、消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把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院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合理调整,在学与用之间架起了一条金色桥梁,从而更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学院组织毕业生参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活动,为各类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利用网络广泛收集信息,在学院就业网上为毕业生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
为培养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学院组织开展了校园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活动,并积极宣讲国家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及贴息的相关扶持政策。
王瑞祥院长说:“这是一种自主的就业方式,通过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及其它后续服务工作,帮助参加创业培训大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创业项目,鼓励更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带动更多劳动者走自主创业、能力创业,拓展毕业生自谋职业的道路。”
在服务上确保质量
在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学院今年的目标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层次,努力保证学院‘出口’畅通。”
据介绍,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并安排专人负责学院的就业工作。就业工作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拓展渠道,规范管理,热情服务”的工作准则,学院提出并落实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项服务”的工作思路,即“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为中心,以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为重点,形成了为学生就业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用网络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学院还采取一系列内引外联、联合培养等措施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据介绍,2009届毕业生涉及13个专业,共1634名。有关人士表示,面对2009届就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人员紧的现状,学院提早安排,提前部署,全员参与,有效地保证了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8年11月8日,学院顺利召开了首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白银有色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曼石油钻井技术有限公司、甘肃金昌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60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参加此次招聘会,这些单位为2009届毕业生提供了680多个招聘岗位。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双选会彰显了学院高质量的办学水平,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此次双选会,为学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光添彩,也为毕业生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独立学院中稳居榜首,学院的招生工作水平也不断提高。2008年学院招生全部是本科层次,招生计划数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生源质量明显好于往年。理科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甘肃省第三批本科最高。2009年,学院将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2050名本科生招生计划,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甘肃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过去的八年是技术工程学院初步创立的八年,也是快速发展的八年,全体员工有艰辛的汗水、有努力的付出,更有收获的喜悦。喜看今朝学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展望将来学院建设发展勃勃生机。技术工程学院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特色明显的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