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示范校建设成果显著

2008年,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设要求,始终坚持“稳定规模抓质量,强化内涵图发展,突出技能促就业,立足林业创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立足林业,服务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形成了“以林业类专业为龙头,资源环境、测绘规划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结构。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推行“校—企、站、场、局”“四合作”专业建设模式,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院按照“依托行业、联姻企业”的思路,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校站合作、校场合作、校局合作”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了“模块菜单、循环实训”、“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做学结合、双线推进”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生产、专业能力与职业岗位、毕业与就业的紧密连接。

二、 专兼结合,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立“内培外引、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四种途径”建设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1、 聘请118名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2、 在职教师下企业锻炼120人次;
3、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46人次;
4、 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来校培训6人次。
三、 按照“三化”、“五紧扣”原则,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三化:实训环境真实化、设施设备生产化、服务功能多元化;五紧扣:紧扣课程体系、紧扣实训任务、紧扣生产过程、紧扣真实工作、紧扣职业要求。

1、 以校为主,校企共建实习林场(3700亩)、校内实训基地(55亩)。

2、 根据“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思路,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26个。

3、 生产性实训比例达75%以上,确保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时间。
四、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凸现林业示范高职院校服务功能

1、 迅速应对冰雪灾害,大力开展农林救灾减灾技术服务。

2、 心系地震灾区, 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技术服务

3、 承办甘肃省“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培训班”。

4、 2008年我院被确定为“天水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5、 举办了“全省国有林场场长培训班”、 “农林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农林产业开发”、“农林实用技术”等培训班30多期,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3800人次。
6、 完成了“甘谷县城区地籍测量”“甘肃省义务植树示范园”、“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天水市清水县万亩核桃基地”等30多个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任务。

7、 教师承担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90多项,其中2个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个项目获得天水市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