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平在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上作主旨演讲时说
谱写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 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甘肃日报嘉峪关9月2日电(记者徐爱龙)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今天上午召开的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上,作了题为《甘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旨演讲,他希望以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加强合作,扩大交流,携手共进,共同谱写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共同开创文化产业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
刘伟平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甘肃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和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肃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概括和生动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诠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塑造了甘肃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多元共存的文化品格。特别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的古老丝绸之路,被誉为“推动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正因如此,2010年甘肃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肃人民在优秀历史文化熏陶和长期艰苦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和“爱国、守法、诚信、敬业”的陇人品格,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刘伟平说,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一批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全省文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而且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产生的综合竞争力正成为一个省、一个地区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应有之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促进我省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刘伟平说,当前,我省正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更大的力度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大力开展文化提升行动,着力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基本建成文化大省的目标。为此,我们将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保护传承上狠下功夫,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传承中创新,将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努力推动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二是在创新发展上狠下功夫,深入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面向市场转企改制,增强文化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健全完善有利于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着力创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和甘肃特色的文化精品。积极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通过文化繁荣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成功路子。三是在产业布局上狠下功夫,加大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力度,力争在丝绸之路沿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百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集群。依托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引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以上。四是在融合交流上狠下功夫,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拓展文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在努力推动甘肃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文化作品,为甘肃人民提供高品质文化享受,实现文化融合交流的互利共赢。
刘伟平说,本次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是旨在扩大共识、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区域间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一次盛会。会议的主题是“华夏文明与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这充分说明华夏文明既是历史的也是鲜活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既需要甘肃人民的努力也需要国际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我们热切希望与会嘉宾能够发挥各自优势,为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为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热忱欢迎国内外具有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参与我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开发我省文化资源,在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助推我省文化大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