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回眸
收入更多 特色更浓 投资更大

甘南拉尕山景区。本报记者张铁梁

天水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本报记者张铁梁

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成为中国旅游标志。本报记者 张铁梁
本报记者李 峰
没有举行闭幕仪式,8月31日,活动范围涉及全省各地的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圆满结束了。
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这次旅游节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更多了,节会特色更浓了,引来的投资更大了。
收入:首次单月过百亿
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举办之前,人们对于节会举办的一个月内,旅游收入能够达到多少有不同判断。
这是因为,去年首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一个月内旅游收入几乎翻了一倍,前所未有地突破了60亿元大关,创出了我省历史上单月旅游收入的纪录。所以,今年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旅游收入能否继续较大幅度增长,不少人心中没有底。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分析,虽然我省去年首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期间,旅游收入有了惊人的增长,但是相对于甘肃丰富的旅游资源来说,还是有些偏少;虽然我省去年旅游节期间,旅游业出现了火爆景象,但是景区、旅游企业、交通、住宿等各行各业的潜力还能继续挖掘;尤其重要的是,甘肃旅游业的上升趋势仍在继续,存在的个别不利因素,不足以影响到旅游业的基本走向。
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周会认为,虽然去年旅游节期间的旅游收入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但这是我省旅游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踏踏实实努力后的结果,不是偶然达到的成绩,而是必然达到的结果。他判断,随着今年各方面对旅游节更加重视,各方面人员更加努力工作,旅游收入不仅会继续增长,而且会大幅增长。
在各方协商下,今年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目标定为:努力使旅游收入从去年节会的60多亿元,大幅度增加到100亿元;接待游客数量从1075万人次,增加到1300万人次。
为此,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并要求采取了“倒逼机制”。与节会相关的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经过奋斗后可以实现的目标,然后每过一段时间由上到下检查进展情况,起到督促作用。
省旅游局和旅游节执委会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分头穿梭于各地各部门之间,找到难题研究解决,发现懈怠催促行动。
在力度空前的“倒逼机制”下,旅游节的各项工作迅速推动,各地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空前提高,为节会活动的良好收益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从8月1日至8月31日,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实现旅游收入100.6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1350万人次,达到了节会预期旅游收入100亿元、旅游人次1300万的目标。而节会效应仍在持续释放,每天到甘肃旅游的人数保持在30万以上,全国性的各种会议纷纷放在甘肃举办。
在短短一个月的节会期间,我省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了100亿元大关。从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了20多年时间,至2006年全省旅游收入才达到80亿元。也就是说,如今我省一个月的旅游收入,比6年前我省全年的旅游收入还要多。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也充分说明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同时,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次的大幅度增长,也再次证明了举办全省大型综合旅游节会的正确性。“倒逼机制”的成功,证明了只要踏踏实实努力,政府主导下的甘肃旅游业完全能够快速前进,有望率先实现跨越发展。
活动:地方特色更浓
这次节会活动的地方特色更浓了。在旅游节上,富有兰州特色的牛肉面登台。在嘉峪关关城下,百名拉面师表演了毛细、韭叶和大宽等品种,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在兰州,举行了首届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节,表演了牛肉拉面绝技绝活、牛肉拉面互动等节目。还举办了兰州牛肉拉面技术大赛,129位拉面师、31支代表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比赛。
在旅游节上,富有陇南特色的乞巧文化首次以省级节会的面貌亮相。“乞巧节”是秦人古老遗风,人们把传说中的织女称为“巧娘娘”。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晚,西和县妇女要举行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在西和县举办的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上,举行了女性书画家邀请展、刺绣剪纸展、文化遗存成果及档案图片展、乞巧文化动漫展播等活动。据悉,有关部门正在努力,希望明年把西和乞巧节升级成为国家级节会,打造中国“女儿节”。
河西走廊的地理条件适合汽车自驾旅游,因此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上,举办了中国·酒泉丝绸之路自驾旅游节,开展了自驾旅游论坛、自驾旅游车展、体验“飞天之旅”自驾旅游线路三大主题活动。在这些分项活动中,有关人士探讨了丝绸之路自驾旅游的方向和思路,有关单位推出了一批自驾车旅游线路。
还有甘南香巴拉旅游节、中国和政古动物化石博览会、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中国·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等我省独特的旅游节会,都吸引了众多境内外游客。种种现象,再次说明了只有别的地方找不到的旅游品牌,才是最吸引游客的旅游品牌。
不仅特色浓,比起上届旅游节来,今年旅游节的规模更大,活动内容更多。节会筹备之初,主办方尽可能节省办会经费,减少吸引力小、影响力弱的活动数量。但是全省各地各部门仍然上报了60多项活动,最后确定举办46项活动,数量超过了去年的30项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节会的开幕式有许多创新之处。首次采用了各市州申办确定开幕式举办地的方式。在申办的6个市州中,嘉峪关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区设施较好,交通条件较好,最终被确定为开幕式举办地。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彩开幕式。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我们在路上·相约嘉峪关》,以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关城为背景,滑翔表演惊险刺激,丝路乐舞美轮美奂,裕固族歌声深情悠扬,甘肃文化元素成为开幕式晚会最大的亮点。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称赞“这是一个完美的开幕式”,亚太旅游协会首席执行官特别顾问张科德先生赞誉“这是一次世界级的开幕式”。
开幕式很精彩,而闭幕式不再举办。今年旅游节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体现了我省举办大型旅游节会的目的,那就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更多的收入,而不是只图表面的热闹。
引资:项目翻两番金额翻三番
相比去年旅游节,今年前来考察、洽谈旅游项目的客商更多了。先后有数百名国内外旅游企业负责人来我省考察、洽谈,其中既有国际知名旅游投资商和旅行商,也有国内知名旅游投资商和旅行商。我省也早早作了准备,推出精心筛选的10大类、395个旅游招商项目,涵盖景区开发、休闲体验和自驾游、酒店和餐饮娱乐、旅游商品、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旅游综合服务等方面。
据统计,今年旅游节期间,我省签约了58个旅游项目。而去年旅游节期间,我省签约了10个项目。一年间,签约项目数量翻了两番多。
单个项目的平均金额也大幅增加。去年旅游节平均每个签约项目金额为3亿元,今年旅游节平均每个签约项目金额为6亿元,翻了一番。
而签约总金额更是从去年旅游节的31.3亿元猛增到今年旅游节的353.2亿元,翻了三番多。
据统计,今年旅游节签约项目中,景区开发项目14个,总投资148.6亿元;酒店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27.7亿元;温泉和自驾游等休闲项目20个,总投资59.3亿元;文化广场和产业园项目11个,总投资108.6亿元;旅游商品项目5个,总投资8.9亿元。
在签约的项目中,投资较大的项目有西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60亿元开发的龙行天下国际旅游城项目,甘肃盛世豪龙房地产公司投资50亿元开发的什川文化、旅游、休闲基地项目,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开发的天水方特游乐谷项目等。
今年旅游节除了引来的项目多、投资大,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投资方大多数以前从事其他行业,今年首次转向投资旅游业。
投资10亿元建设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身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行业的老企业,主要客户是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跨国公司纷纷降低了相关投入,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赢利萎缩。南特公司为了找到新的赢利点,调查研究后,决定在敦煌投资发展融合了旅游、文化、计算机产业的动漫行业。
这些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作为对市场最敏感的民营企业,纷纷投资于我省旅游业,说明我省旅游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投资的重要方向。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再次说明了我省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的价值所在。
在旅游节的带动下,在其他行业的资金向旅游业流动时,旅游业的触角也越来越深入到了我省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敦煌市月牙泉、鸣沙山景区附近的杨家桥村,从去年旅游节开始,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多,一口气发展起来20多家“农家乐”,杨家桥村的农民大部分变成了餐饮业主或服务员,而不再以务农为主要生计。与杨家桥村一样,我省每个大景区附近,农民的生产方式都正在向服务业转变,就是种植农作物也是为了卖给游客。旅游业的发展,正在悄悄改变着很多陇原人的生活、生产方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之处。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执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认为,这次节会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由于节会引发的客流高峰与暑期旅游旺季冲突,导致接待能力不足,也暴露了我省交通运力及旅游的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旅游旺季和节会游客高峰需求;二是全省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亟须改善和提高,服务的软、硬件都要尽快适应日益旺盛的旅游市场需求;三是组织大型节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上下衔接不畅,在组织协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四是部分干部的思想意识、组织能力和工作方法亟待改进,理念、作风、效率都需要尽快适应举办大节会、开拓大市场的需要,等等。该负责人说:“我们将逐步改进这些不足之处,相信到了明年,我们能把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办得更好,带来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