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勤为民
——嘉峪关市打造“服务型政府”纪实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建设“五城三高”、实现“两个率先”伟大实践,更加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摘自嘉峪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过去的六年,是嘉峪关历史上改革与发展最快的六年,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巨大变化的六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六年。“十五”时期和“十一五”开局之年的重大发展变化,为“十一五”以及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20万嘉峪关人民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空前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形象迈向新的历史征程。
深化对市情和政务工作原则的认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成果属于现在,奋斗无法忘却。回顾近年来嘉峪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嘉峪关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府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实施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优化政务环境,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克服种种纷繁复杂的困难,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为实现市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曾有一段时间,嘉峪关市的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思路决定出路,政府工作没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就不可能很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由此开展起来。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找到了落后的主要原因和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确定了思想解放的十个方面。
这十个方面是:从“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习惯性思想中解放出来,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攻关;从“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一般化方法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从“画地为牢、夜郎自大”的狭隘地域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依靠大市场、大开放发展的观念;从单纯“依靠国家办事业,依靠财政求发展”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把市场看成第一性的东西;从“不叫不到,不给不要”的惰性中解放出来,敢于竞争,敢于给上面汇报,敢于说明情况;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有”的观念中解放过来,主动出击,发展自己;从“随意拍板,零敲碎打”的随意性决策中解放出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从旧的体制中解放出来,积极适应、完善和创新市场经济新体制;从有碍于我们事业发展的程序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经济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意识;从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不断加深对市情的认识,不断总结政务管理中的经验。嘉峪关市政府认识到,要把嘉峪关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需要把握好以下主要原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中央、省上精神同嘉峪关市情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加突出第一要务,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地企关系、军地关系以及其它方面的关系,不断凝聚团结共事的力量;必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把发展抓项目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城乡一体化新机制,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注重社会公平,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用改革的办法,用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去年11月25日开始,为期半年的“整顿工作作风、整顿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能”专项活动,在嘉峪关市政府系统全面推开。这是嘉峪关市落实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加强政府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
整顿期间,政府各部门被要求拿出为投资者和市民服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提高办事效率,将所履行的行政审批和规费等事项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制定统一格式的行政受理通知书、行政不受理通知书,并按《行政许可法》要求注明受理时间、限时办结时间、收费标准、投诉部门等内容,及时向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严格收费审批,涉及收费的部门要将所有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报审,并一律公示,编制成册,向公众发放。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清理,过时的、不符合政策要求的立即废止,并出台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政策及实施细则。
为方便社会监督,政府部门将设立投诉中心,受理投诉和应急问题的处理。有关部门要以开通投诉热线、行风热线,在当地媒体开办投诉专栏、受理网络投诉等手段,接受群众投诉。年终考核时要将服务对象和群众意见纳入考核,对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约束。考评中意见较多,评分排后的单位领导将面临谈话诫勉;损害群众利益的干部要严肃处理。提倡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解决层层发文,层层批转,浪费网络资源和效率不高的问题。
“双创”、铁三赛、省十一运、城市建设、机场改造……数载奋斗,成果丰硕。这其中,凝聚着嘉峪关政府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心血。
近年来,嘉峪关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四年多来的“双创”经历,既扩大了嘉峪关的知名度,摘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两块“金牌子”,又给雄关人民创造了越来越舒适的生活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建设工业强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投资环境为目标,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标准,从市容环境、健康教育、绿化美化、环境保护、除“四害”、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各项创建指标入手,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依法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创卫”中,嘉峪关市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十个方面的标准,从门前三包、“五小”、“两部”、“一所”治理,背街小巷治理,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以及农村改厕等方面分别选定典型,对照标准,强化指导,重点扶助,确保每个典型的各项指标在规定时限内综合达标,做到达标一批,推出一批,带动一片。
在“创模”中,嘉峪关市把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作为重头戏,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狠抓污染源治理。作为嘉峪关市最大的工业企业的酒钢公司,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始终将污染防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提出了建设“百年酒钢、人文酒钢、绿色酒钢”的宏伟目标。2002年以来,酒钢先后累计投资9860余万元,就公司最大的污染源炼铁高炉出铁场、热电锅炉除尘器、选矿厂竖炉除尘器以及宏达建材公司的排污超标问题进行了彻底治理。
4年来,嘉峪关市累计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6000万元,实施治理项目56个,从根本上遏制了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与此同时,严把立项关、审批关和验收关,使企业在项目建设当中始终遵循“三同时”的规定。酒钢公司在高线技改、炉卷工程、热电技改工程中,环保投资8242万元,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达到了能耗低、排污少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增产不增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