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武汉乃至全国各省份迅速蔓延,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院上下迅速动员、坚守岗位,纷纷投入到抗击疫情战斗中,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15名“女汉子”组成的护理团队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自愿到疫情防控一线,在护士长王丽君的带领下,大家凝心聚力,日夜守候在抗击疫情特殊时期的“帐篷医院”,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坚决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大门”,在抵抗新型肺炎的前线上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堡垒!

疫情发生后,全院护理人员纷纷主动请缨,争先恐后,奋不顾身地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1月25日,医院征集支援武汉的志愿者时,一个小时就有154名护理人员递交了请战书,他们主动申请支援武汉或到医院抗击疫情最需要的地方去。大爱无痕,这些危难时刻的最美逆行者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在大难面前无畏艰险、不惧生死的大无畏精神!

发热门诊护士长王丽君就是其中一个。她的爱人柳炜是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大夫,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当医院决定让她负责发热门诊时,有着呼吸内科多年护理经历的她,把两个孩子交给了年迈的公公婆婆照看,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已70多岁,身体状况也不太好,疫情发生后,我们两个都顾不上去看望父母,这些天的连续操劳让两个老人都累到了,只能让我的哥哥嫂嫂接回孩子帮我照顾他们”,提到孩子,王丽君满含热泪地说。


从1月26日到28日,在护理部主任靳绮带领下,发热门诊护士长王丽君、隔离留观一病区护士长裴晓燕、二病区护士长孙玺瑶及全院紧急调集的85名护理人员,积极投身到规范的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的建设中。她们科学分工、团结协作、高效行动,一步步摸索、一遍遍完善各项流程,力求以更加规范的管理和专业的技能,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预检分诊工作是窗口中的窗口,她们力争从源头上把控。通过细致的询问临床表现、体温测值、流行病学调查等进行严格的筛查,杜绝漏诊一例患者。就诊人群中,有不少人是需要开具健康证的外地返乡人员,由于部分人员对这次疫情认识不充分,认为只要测量一下体温就好了,当得知还需进行一系列流程时,会出现焦躁情绪甚至失控。然而,面对患者的不配合、不理解和繁重的护理工作,防护服下的她们总是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抚患者的情绪,尽自己最大努力地帮助他们,没有露出一丝怯懦和委屈。

由于防护物资十分紧缺,为了节省防护服,每次上岗就要坚守13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就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因为一脱下防护服,就得更换全新的,现在防护物资这么紧缺,大家都舍不得啊!”一位护士如是说。她们当中有很多还是90后的孩子啊,看着既让人心疼,而更多的是由衷的敬意。

发热门诊的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为疑似或确诊病例前的检查护理操作,危险系数很大;在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患者由于抑制不了的咳嗽产生的气溶胶,也会更一步加大操作人员的感染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她们一步步优化流程,通过一遍遍培训夯实细节,严格培训穿脱防护衣的流程,使每个人都掌握了不同岗位的防控级别。



有武汉返乡的一家三口,父母带着年仅1岁的孩子来检查,在检查结束后,医生做出一家三口留院观察的决定。年幼的孩子露出的懵懂无知的笑颜,张开双臂要护士们抱抱时,她们的心也跟着越发紧了。因疫情期间医院周围的餐馆都没有营业,一家三口没有吃饭就直接来到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知道后,果断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工作餐,并为孩子热了粥,送到了妈妈的手上。

还有一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到发热门诊后,一直呆在角落里默不作声,与其他就诊患者明显不同。发热门诊护士观察到这一细节后,主动上前询问,得知他是一位留学回国的研究生,刚从匈牙利回来,在下了高铁后感到发热不适就到医院检查,但不幸在途中钱包丢了,家人也都在国外,无法联系,无法进行检查。大家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捐资,帮助这位陌生人进行检查。

截止2月8日,预检分诊共接诊926人次,发热门诊就诊474人次,累计留院观察60人次,解除留观52人次。正是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护理团队,这一帮众志成城、同心同德的姐妹们的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保障了医院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工作得以有序的开展。

但这背后的心酸,却非常人能够体会。发热门诊15名护士中有9名是孩子的母亲。从接到疫情突发到组建团队的第一天起,她们就主动将自己与家人进行隔离,这些工作中坚强的女汉子,每当提到孩子的时候往往忍不住会泪流满面,在这特殊的时刻,她们与孩子视频都成了一种奢侈。

夜深了,这个城市显得越发的宁静,她们同星辰一起在岗位上坚守,用不眠和辛勤披荆斩棘,希望她们的点点努力,能让明天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绽放光芒!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