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4日,大年三十、夜幕降临,本该万家灯火、阖家欢聚,但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的严峻形式下,无数医务工作者仍然奋战在临床一线。

随着甘肃省及天水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党委书记问肃生和院长王定新任双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分管副院长任办公室主任、医务、护理、院感、公卫等四个重点科室负责人为副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医疗救治组、疫情防控组、院感防控组、后勤保障组、秘书组、督导组等5个工作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急预案》,规范开展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消毒和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标本采集与检测,规范开展病例诊断、报告、隔离、治疗和转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保障医疗安全。

就在此时,发热门诊留观病房留观床位告急,二线值班医生杨鹏立即向院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幸运的是就在当天,医院完成了是新的隔离留观病区的改造,但投入使用还需要设备、器材及医疗必须物品。院领导当机立断,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启动新的隔离留观病区。此时已是25日凌晨2时,副院长陈江鱼亲临现场指挥,护理部主任靳绮、总务科科长王德、网络中心主任王安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及隔离留观病区负责人王贵洁、护士长孙玺瑶等立即行动,各部门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般,有条不紊地运行了起来。

2020年的除夕,注定是一个别样的不眠之夜。在医院党委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各科室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利用短短两个小时,于25日凌晨4时终于完成了儿童综合楼一楼15间留观病房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随着第一例病人的入住,隔离留观病区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疫情就是命令。随着疫情的变化和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调整,医院也在不断更新应对措施,细化完善诊疗方案,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确保能接诊、能救治。院党委高度重视留观隔离留观病区的建设,要求以更高的标准进一步加强隔离留观病区的建设。考虑到儿童综合楼一楼的15间留观病房内都没有配置卫生间,为了进一步规范隔离留观病区和发热门诊的设置,党委书记问肃生、院长王定新带领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医院环境、布局做了现场调研论证,决定将留观隔离留观病区调整到了儿科楼10楼,保证了隔离观察病人一人一房一卫生间的规范设置,同时把11楼、12楼改造成为备用隔离留观病区,使单人隔离病房到达了36张床位,基本能够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疫情扩大。为了争取时间,总务后勤人员总是通宵达旦,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隔离病房的必备条件。按照甘肃省卫健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等有关要求,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岗前防护培训,严格执行发热病人接诊、引导、筛查流程,认真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

按照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的总要求,为了统筹做好人员调配,尽量把精兵强将集中起来,把重病人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救治,院党委果断决定,暂停特需诊疗科门诊和住院部所有医疗业务,对内分泌科和全科医学科暂时合并,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医疗救治团队。目前从全院抽调骨干医师31名,骨干护士76名,充实到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疫情最前沿。考虑到隔离病房的特殊性,护士们不得不与外界隔离,正值春节,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18名护士已经有14天没有回家,她们大多是孩子的妈妈,也是妈妈的女儿,哪个家庭不期盼着阖家团圆呢?根据医院安排,计划在2月10日将派遣第二梯队医护人员进驻隔离病房接力战“疫”,继续恪守“不忘医者初心,勇担战疫使命,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

有人说困难面前见人心,灾难面前看人性。面对疫情,感染科医护群策群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面对防护物资尤其是N95口罩的严重不足,隔离病房的医生护士为了减少防护物资的使用,按照原则本应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必须4小时一轮换,但是大家毫无怨言地把轮班时间延长到了8小时。为了把这8个小时坚持下来,大家在进入病房之前,尽可能多吃干粮、不喝水。从病房出来,连淑女都变成了女汉子,吃饭狼吞虎咽,完全不顾形象。严重的体力透支,大多人因不能及时补充水分而存在高钠血症,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医院就是战场。特殊的形势下,感染科一线医护舍小家顾大家,春节期间离开家人,把家搬到了医院、搬到了值班室。ICU抽调的祝俊年医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的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才刚刚两个月大,为了提高病房危重病人的医疗安全,他把年幼的孩子和正在休产假的爱人送回老家交给了年迈的父母亲照看,而他自己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扎根在科室,随时应对危重病人出现的突发事件。全科医学科的王炜医生是第一批被抽调到隔离病区的医生,工作努力踏实,当医院通知要抽调人员前往全市唯一的新冠肺集中救治单位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时,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并向科主任表态“我的孩子大了,让孩子小的先留下,我先上”。呼吸内二科的王贵洁副主任、全科医学科的杨鹏副主任、呼吸内一科的孙玺瑶护士长都是隔离留观病房资历较老的同志,他们和许多年轻同志一起,24小时坚守岗位,处理解决科室运行所遇到的各种繁杂的问题。呼吸内一科的邵发林主任是这次抗击疫情临床方面的中流砥柱,因他曾参加过2003年的“非典”救治,成了全市数得上的呼吸内科知名专家,在这特殊时期更是疲于奔命,组织院内新冠肺救治专家组病例讨论10余次,参加两区五县院外现场会诊、视频会诊、视频查房合计20余次,同时承担着感染科三线值班的重任,指导专家组秘书杨鹏副主任医师制订、修订新冠肺救治流程和院内会诊流程共6个版本。

截止到2月6日,发热门诊共接诊437人,留观54人,采集核酸和基因测序标本116人次。确诊两人,均已转至市五院进行集中救治。重症病人3人,机械通气两人,其中一人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脓毒症,通过全力救治,目前3人均已解除隔离,安全转至相关科室。针对新补充的医护传染病防护知识薄弱的情况,他们积极与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对隔离留观病房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进行了严格的防护知识培训,坚决避免院内感染。随着疫情的变化,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了五版新冠肺的诊疗方案,他们及时组织科室所有医务人员学习最新版的新冠肺诊疗方案,力求做到规范诊断、规范治疗。

在短短的十多天里,从建科到两次搬家,从两张床到36张标准隔离病房,从简单的预检分诊到规范的发热门诊,他们加班加点的辛勤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保障天水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全力以赴做好打赢“战疫”的努力;他们坚守岗位、放弃休息,舍小家、顾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