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我们在行动系列报道之十七
——来自隔离区的手记:“愿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父亲总说他不愿意进医院,说他不想给医护人员添麻烦,也许是因为他有一个做护士的女儿。我知道这是父亲对女儿的爱,每次我上夜班,父母都开灯到深夜,整宿整宿的不能熟睡。没有灾难,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不知道生命有多么脆弱,也就不能体会医院有多么威严,医护人员有多么辛苦!
1月23日,得知我院要选派医生和护士支援武汉,我未征求父母同意便报了名,后来我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还没等我说完,父亲脸色突然变得惨白,转瞬又收回了情绪,轻声说:“去吧,这是大是大非,大灾大难,容不得犹豫,去吧,去吧。”像父亲这般坚强的人,我却看到他转过身去抹了一把眼泪。虽然最终未能如愿入选,但我知道,父母尽管再不舍,始终还是会支持我的决定。

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我院发热门诊短时间内拔地而起。看着院领导们忙碌的身影,我意识到到疫情的严重性,尽管不能去支援武汉,但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一样需要着我们。在护士长马老师的信任与推荐下,我终于有机会被医院安排到发热门诊,如愿以偿能为祖国和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平时七点才能被闹铃叫醒的我,第一天去发热门诊上班居然自然醒了。平日里,上班的路上总是能买到各种美味,能听到欢声笑语,如今,街巷中却人迹寥寥。穿上那两层防护服时,这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突然愈加深刻,愈显神圣。

数不清次数的消毒,使医院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恐惧如影随形,妈妈说一天下来我的话都少了。长时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忍受着常人不能想象的生理极限,下班后口干舌燥,哪里还有心情和精力说话呢?各种防护隔离密不透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远了。但是我们依然随时询问,随时观察,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距离远了,温暖却没有褪色。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这些温暖也变得那么“刻骨铭心”,领导和同事们送来的一包酸奶,一袋饼干,一块面包,都是给正在值班的我们最大的慰藉。爱国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如今以行动践行,才更加觉得铿锵有力。

在发热门诊待了一周,家里的亲戚朋友都主动和我疏远了,然而看着病人眼神中的恐惧,家属眼神中的恳求,我反而愈加坚定,愈加无所畏惧,救护生命本就是我们的第一责任,也是我们的信仰。我为自己有这样的机会,能够站在民族危难的第一线而感到自豪,也将继续不畏艰险,克服苦难,只为坚守这份信仰。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街巷恢复往常的热闹,人们放心地走亲访友,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消毒水的味道,而是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